世界国鸟传奇:新西兰(NEW ZEALAND)几维鸟
新西兰(NEW ZEALAND)
几维鸟
Kiwi, Apteryx spp.
提及国鸟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几维鸟与新西 兰。几维鸟是新西兰的官方国鸟,就连新西兰人也被世界人民亲切地称 为“几维人”(Kiwis)。这个昵称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年), 来自世界各国的军队用“几维”来称呼新西兰士兵。当这场战争即将 束的时候,在英格兰威尔特郡的索尔斯堡平原(Salisbury Plain),吊索营 地(Sling Camp)中的新西兰军队在附近的低山丘陵上刻下了一只巨大的 几维鸟。如今,不论职业、社会背景、年龄和性别,所有的新西兰人都 可以被称为“几维人”。
几维鸟的形象在新西兰的官方和非官方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在某些 地方,几维鸟被描绘成一个简单的剪影,比如新西兰皇家空军的圆形标 志。在其他领域,几维鸟的图案呈现出别样的风格,比如新西兰银行旗 下的“拯救几维鸟”信托基金(Save the Kiwi Trust)所采用的机构标识, 或萨摩亚裔新西兰人迈克尔·塔弗里(Michael Tuffrey)为新西兰广播电 台设计的卡通吉祥物。
观赏地点:在新西兰北岛的罗托鲁瓦(Rotorua),彩虹泉原始生态园 (Rainbow Springs Kiwi Wildlife Park)是一个观察几维鸟的好去处。这里 是新西兰“最大和最成功的几维鸟保护中心”。自 1995 年以来,已经有1000 多只人工饲养的北岛褐几维鸟被放归野外。来到彩虹泉的游客可以在暗房和夜间的室外参观区中与几维鸟亲密接触。
物种濒危等级因种而异
保护现状: 几维鸟一共有 5 种。大斑 几维(Apteryx haastii)处于易危状态, 小斑几维(Apteryx owenii)为近危, 北岛褐几维鸟(Apteryx mantelli)为濒 危, 褐 几 维(Apteryx australis) 为 易 危。欧加里托几维鸟(Apteryx rowi) 在 1994 年成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在编 写本书时,鸟类学家正在核查该物种 的受威胁等级。不过,新西兰将欧加 里托几维鸟归入了国家级重要鸟类。
体型:大斑几维的体型最大,体长 45厘米。小斑几维体型最小,只有 30 厘米。 北岛褐几维鸟、褐几维和欧加里托几 维鸟介于二者之间,体长约为 40 厘米。
描述:尽管不同种类的几维鸟在体型 和羽色上各不相同,但它们都主要在 夜间活动,且具有一些独特的共同特 征。它们都无法飞行,残留的羽毛被 人们描述为毛发或毛皮。它们拥有像 猫一样的胡须,骨骼中含有骨髓,鼻 孔位于长喙的末端,不同于其他鸟类。 与自身的体型相比,它们的卵是所有 鸟类中最大的,卵黄的含量也更高。
食性:杂食,主要以蠕虫为食。它们 的食物十分多样,包括木虱、蜘蛛、 蜗牛、蛞蝓、蛆、种子、浆果和植物 的其他部位。
繁殖方式:在洞穴中筑巢,每一窝只 产 1 枚卵(大约是雌鸟体重的四分之 一)。雏鸟在孵化的时候就已经发育 出完整的羽毛,很快就能脱离父母独 立生活。
分布范围:几维鸟是新西兰的特有种。 大斑几维仅分布于南岛(共有 22 000只成年个体,处于下降态势),小斑 几维已经被重新引入 5 个近海岛屿和 一个大陆地区(共有 1200 只成年个体, 数量稳定),北岛褐几维鸟主要分布 于北岛(共有 35 000 只成年个体,数 量正在下降),褐几维仅分布于南岛 的部分地区(共有 27 000 只成年个体, 数量正在下降),欧加里托几维鸟主 要分布于南岛的欧加里托几维鸟保护 区(仅剩 375 只)。大部分几维鸟所 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为引入的捕食者, 比如白鼬(Mustela erminea)。
生境类型:因种而异,比如森林、草地、 灌木丛和牧场。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示世界鸟类的多样性和美丽,以及保护鸟类和所有其他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毕竟我们在一起共同分享了这个如此美妙而珍贵的星球。
——罗恩 · 托夫(Ron Toft)温彻斯特,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