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炳炎为何能超越众多军队级别比他高的将领,位居上将行列

贺炳炎为何能超越众多军队级别比他高的将领,位居上将行列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贺炳炎,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军事史上并不算家喻户晓。

他没有徐向前那么响亮的名头,也不像粟裕那般战功卓著。

然而,在1955年全军授衔时,他却成为唯一一位以“准兵团级”身份跻身开国上将行列的传奇人物。

一群军衔、级别都比他高的将领,却在这一历史时刻为他让路。

他凭什么?那一年,他45岁,独臂挺立,军装笔挺,肩上的金星熠熠生辉。

为什么会这样呢?

故事得从更早的岁月说起。1934年,湘鄂川黔交界的深山中,一个21岁的年轻人扛着枪,站在了队伍的最前线。

他叫贺炳炎,时任黔东独立师师长。

彼时,他不过是一介农家子弟,仗着一身胆气和过人的勇猛,靠着战场上的一次次拼命赢得了同僚和上级的信任。1935年,他被调任红二军团第5师师长,这个位置可不是随便能坐的。

此时的红军内,年轻的指挥员不少,但能在枪林弹雨中杀出一条血路的猛将,却不多见。

贺炳炎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真正让他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是他的“独臂”。

一次恶战中,他的右臂已完全无法医治,只能截肢。

手术台上没有麻药,贺炳炎咬着毛巾,连哼都没哼一声。

战友说,他的右臂是献给了革命。

失去右臂的贺炳炎并没有因此离开战场,反而更加拼命。

有人调侃他是“独臂赵子龙”,他却笑着说:“管他几条胳膊,能砍敌人就行。”

抗日战争时期,贺炳炎的名声进一步打响。

他左手执刀,带领队伍在雁门关、百团大战中多次重创日军。

尤其是雁门关阻击战,他率领部队用简陋的装备硬生生顶住了装备精良的日军。

那时的人们形容他是“独臂刀王”,刀光所向之地,敌军闻风丧胆。

贺炳炎不仅仅是个猛将,他还是个开拓者。

在洪湖,他带着几百人硬是在敌人的包围圈里开辟了一块抗日根据地,成为当地百姓的保卫者。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的表现更加亮眼。1948年的宜川战役中,瓦子街这一关键节点差点因为敌人的偷袭而功亏一篑。

贺炳炎临危受命,果断指挥部队堵住了缺口,全歼来袭之敌,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大功。

同年,他又在荔北战役中大显身手,指挥部队从敌军防线的薄弱处强行穿插,彻底搅乱了敌人的部署。1949年,他被任命为第一野战军第一军军长,率部一路攻城略地,最终解放青海、西宁,打出了“天下第一军”的威名。

不过,战功赫赫的贺炳炎并不是1955年评衔的唯一标准。

在军衔评定中,资历是硬指标。

贺炳炎在红军时期就担任师长,属于“起点高、底子硬”的那一批人。

评衔时,这一点是绕不过去的。

更重要的是,他在红二方面军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

红二方面军虽不如红一方面军那般声名显赫,但它在革命历史中的意义同样举足轻重。

而贺炳炎,几乎是这支队伍的“活化石”。

从普通战士到师长,再到独当一面的主官,他用自己的经历书写了红二方面军的历史。

评衔时,如何平衡各个“山头”的利益,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萧克、王震虽然资历深厚,但他们属于中央红军系统,无法完全代表贺龙的队伍。

所以,贺老总的“爱将”贺炳炎成了最佳人选。

当然,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

廖汉生,红二方面军的另一位猛将,比贺炳炎的级别和资历都高。

但廖汉生是贺龙的亲戚,为了避嫌,贺龙主动提议将他评为中将。

这一动作,也让贺炳炎的上将之路更加顺畅。

有人说,贺炳炎的上将军衔是“平衡”的结果,也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应得的奖赏”。

无论如何,这位独臂将军的一生都证明了一件事:军衔能授予,但战功不可取代。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相关推荐

​说文解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说文解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01

说文解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第十六》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字句详解—— 君子喻于义 喻: 通晓,明白。 口俞为喻,从口从俞,俞...

​万恶的日本鬼子在湖南芷江受降!……

​万恶的日本鬼子在湖南芷江受降!……

71

万恶的日本鬼子在湖南芷江受降!…… 怀化芷江,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中部,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这里山川秀美...

​林徽因生命中的3个男人,她更钟情于谁?

​林徽因生命中的3个男人,她更钟情于谁?

155

林徽因生命中的3个男人,她更钟情于谁? 在林徽因诗意浪漫的一生中,有3个男人对她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那么,她更钟情于谁呢? 01 对于林徽因而言,父亲林长民可以说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