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桃花岛主黄药师
“正中带有七分邪,邪中带有三分正”
金庸如此评价黄药师。
黄药师形相清癯,身材高瘦,风姿隽爽,萧疏轩举,湛然若神。身穿青衣直缀,头戴同色方巾,文士模样。
个性离经叛道,狂傲不羁。性情孤僻,行动怪异,身形飘忽,有如鬼魅。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是他一生武功的写照,武功造诣非凡,已臻化境,为金庸小说中武功最绝顶的高手之一。
黄药师是黄蓉之父,对其妻冯氏(小字阿衡)一往情深。
他是当时当世难以超越的大师,在各个方面都是造诣颇深,难有人能及。
黄药师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等亦无一不晓,无一不精。
武学传承方面,武功大都为自创,在首次华山论剑时,黄药师当日以“劈空掌”与“弹指神通”,和“北丐”的“降龙十八掌”、“西毒”的“蛤蟆功”、“南帝”的“一阳指”打成平手。更有“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之美称。
而他的为人,却总是带着七分邪气的。
黄药师漠视“传统礼教”,然却最敬重忠臣孝子(据黄药师的说法:此乃大节。),他个性行事潇洒,张口就是:“礼法岂为吾辈所设?”
对于封建礼教,他的离经叛道反而在那个年代显得十分可贵:
“黄老邪生平最恨的是仁义礼法,最恶的是圣贤节烈,这些都是欺骗愚夫愚妇的东西,天下人世世代代入其彀中,还是懵然不觉,真是可怜亦复可笑!我黄药师偏不信这吃人不吐骨头的礼教,人人说我是邪魔外道,哼!我这邪魔外道,比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混蛋,害死的人只怕还少几个呢! ”
对封建礼教“吃人不吐骨头”的描述让人读来十分过瘾。这样的言论和想法在书中比比皆是:
“什么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直是狗屁不通!”
“你是桃花岛门人,难道也守世俗的礼法?”
“黄老邪一生独来独往,杀了几个人难道还会赖帐?”
虽带了七分邪气,可为人却是颇有几分竹林七贤魏晋风度的味道。
可也有人说黄药师为人表里不一,嘴上说着最痛恨封建礼教,却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看的极重。
欧阳锋为了讨好黄药师说顺手杀了个要报国的书生,结果没想黄药师说“我平生最敬的是忠臣孝子。”埋了那书生的头还拜了三拜。
黄药师对徒弟的做法也可以见到他对师徒礼义的重视。
对于这一说法,黄药师这样认为“忠孝乃大节所在,并非礼法!”
在我看来,我们不必苛责他,在那个年代,在封建礼教所统治和残害人性的大环境之下,能够产生对于封建礼教的反抗,对人性和自由的觉醒就已经十分难得了,在这一方面,黄药师已算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了。
我们不能站在上帝视角去指责一个生活在某一历史时期的人没有摆脱历史的局限性。
这未免有些太苛刻了。
何况忠君报国,一定是我们要坚定的底线。
桃花岛上,落英缤纷,一袭青衣,一管玉萧,长身独立。
我只知道他是一个有着极高智慧和武功的智者,他自然也有缺点,可正是这些缺点让这个散发着邪气的人物更加真实,更吸引我的注意和喜爱。
因为我知道,褪去“东邪”的名声,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也会孤独寂寞,也会迷茫失落,也想奋起反抗。
最喜欢的是神雕结尾他对老顽童说的话:“老顽童啊老顽童,你当真了不起,我黄老邪对“名”淡薄,一灯大师视“名”为虚幻,只有你,却是心中空空荡荡,本来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我们高出一筹了。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五绝之中,以你居首!”
老顽童对名不存念,固然可敬,可当黄药师这样一个人,了解名,感受过名,淡薄名后,能明白了然这一点,能认识到老顽童的境界,能说出这样的评价并自认不如,我觉得这已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