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岩松任中宣部副部长 22年前曾亲历中国大使馆被炸
长期在媒体任职
吕岩松,男,汉族,1967年1月出生,今年54岁,黑龙江富裕人,1989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编辑。
公开资料显示,吕岩松在媒体工作多年。
1989年,吕岩松就到了人民日报社工作,从一名助理编辑做起,历经驻俄罗斯记者站记者,国际部编辑,驻南斯拉夫记者站首席记者,国际部欧亚组副组长、辽宁记者站站长(副局级),驻俄罗斯记者站首席记者,国际部主任编辑、高级编辑,国际部副主任,国际部主任等多个岗位历练,于2016年升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在担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期间,2017年,吕岩松曾在《学习时报》刊发《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一文。
文中他写道,毋庸讳言,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规范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管党治党的“大熔炉”变成了没有温度的“冷灶台”。有的尽管有党内政治生活,但是炉温不够、火候不到,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这启示我们,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真正严肃认真起来,不能随意化、平淡化、庸俗化,不能让党内政治生活变了味、走了调,影响党内政治生态。”
2019年,吕岩松“空降”山西,担任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至今2年多。
亲历中国大使馆爆炸
这位在人民日报社工作30年的媒体人曾经历不少事情。
仅举一例。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驻南联盟使馆发动野蛮空袭,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英烈为国捐躯。
“我们来不及多想,出于一种本能,迅速走到窗前拿起照相机、摄影包和海事卫星电话朝门口冲。”当时,也住在使馆内的吕岩松死里逃生。
吕岩松出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消息通过手机传到时任《环球时报》副主编、《人民日报》前任驻南记者胡锡进家里。
“老胡,北约导弹击中了中国使馆! ”胡锡进听到这一消息 , 立即向《人民日报》国际部负责人报告。
事后证实,由于使馆当时联络中断,又忙于抢救工作,《人民日报》是第一消息源,而吕岩松在熊熊烈火中发出的消息,正是中国甚至是全世界关于这个重大事件的第一个反应。吕岩松的果敢行动,为中央及时了解前方情况,迅速、正确地作出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政府应对这一重大事件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山西工作2年多
在山西工作期间,吕岩松曾多次就宣传工作做出部署。
2019年11月,山西省新闻界颁奖报告会在太原举行。当时,吕岩松出席。他说, 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守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等。
今年2月,山西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在太原召开,吕岩松出席。
他说,坚持和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全面领导,努力创作出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艺作品,推动山西文化艺术从“高原”不断迈向新的“高峰”,为聚力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熔铸转型发展软实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山西工作两年多后,吕岩松重新回京。
此前报道
吕岩松任山西省委宣传部长 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中惟一幸存中国记者
据人民网6月19日消息,今年52岁的吕岩松已出任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6月10日,全省公安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山西卫视“山西新闻联播”画面显示,吕岩松在会议主席台就座,其出现顺序在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徐广国之后,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廉毅敏之前。
而5月19日在广州举行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上,吕岩松还作为人民日报社副总编参加了会议。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吕岩松。
人民日报最年轻的领导班子成员
吕岩松1967年1月出生,黑龙江富裕人,1989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编辑。
公开资料显示,吕岩松1989年从北大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人民日报国际部工作,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从助理编辑做起,历经驻俄罗斯记者站记者,国际部编辑,驻南斯拉夫记者站首席记者,国际部欧亚组副组长、驻俄罗斯记者站首席记者。国际部主任编辑、高级编辑,国际部副主任,国际部主任等多个岗位,2016年升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2000年升任副局时吕岩松仅33岁。在担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时,他曾是人民日报领导班子成员中最年轻的一位。
吕岩松先后被人民日报编委会记大功表彰一次,被中宣部授予“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第十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第四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
2017年02月17日,时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的吕岩松在《学习时报》发表长文《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中
惟一幸存中国记者
吕岩松人民日报社工作30年,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曾亲历1999年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
1998年2月,科索沃危机爆发,吕岩松是第一个被特许去战地采访的中国记者。当时他是人民日报社驻南斯拉夫记者站首席记者。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击中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当时住在大使馆的吕岩松搀着妻子,从一片黑暗中摸索着逃了出来,成为使馆唯一幸存的中国记者,另三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朱颖在爆炸中牺牲。大使馆遭袭15分钟后,吕岩松第一个将这一震惊世界的消息传回国内,这也是全世界关于这个重大事件的第一个反应。为中央及时了解前方情况,迅速、正确地作出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政府应对这一重大事件赢得了宝贵时间。
当天上午9时20分,《人民日报》网络版最先发表了吕岩松目击中国使馆被炸的消息。
除了给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网络版发稿外,吕岩松还为环球时报口述了一万多字的稿子。这篇《我亲历中国使馆被炸》是第一篇详细描述中国使馆被炸的稿件。他还发回8张现场照片。口述稿子时,他几次泣不成声。
今年5月8日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曾在微博上发文回忆20年前的“炸馆”经历:1999年5月8日6时左右,胡锡进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他抓起电话,一个熟悉而绝望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老胡!北约导弹击中了中国使馆!”电话是《人民日报》驻南联盟记者吕岩松打来的,自北约3月24日炸南联盟以来,吕岩松一直为《环球时报》一版撰写独家报道。
吕岩松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确认我三位记者为国捐躯的噩耗,第一个发回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北约使用了五枚导弹。
1999年5月,吕岩松被中宣部、人事部联合授予“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1999年12月,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向吕岩松颁发"南斯拉夫之星勋章"。
吕岩松口述完成的这篇《我亲历中国使馆被炸》是第一篇详细描述中国使馆被炸的稿件。
简历
吕岩松,男,汉族,1967年1月出生,黑龙江富裕人,1989年8月参加工作,199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编辑。
1984-1985年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习
1985-1989年 北京大学俄语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