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灭亡后张飞家为何没事而关羽家满门别灭
蜀国的灭亡其实也还是非常的残酷的,但是没有办法,各种原因制约,蜀国灭亡后其实还是有很多故事的,话说就拿这个蜀国灭亡后张飞家和关羽家的结局来看的话,还是非常的不一样的,张飞家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关羽家就比较惨了,几乎别灭门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的区别对待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
说起这个问题,就得从张飞、关羽两人的家世说起了。
一、张飞
张飞,字益德(小说《三国演义》写作翼德),邯郸(今河北邯郸)人。西蜀国重要将领。
正妻某氏:张飞原配,生子张苞。妾夏侯氏:东汉末年名将夏侯渊侄女,曹魏将领夏侯霸的从妹。公元200年,夏侯氏在出城拾柴时被张飞所得,并成为其妻。
长子:张苞,正妻某氏所生,早夭。
次子:张绍,官至蜀汉侍中、尚书仆射,蜀汉灭亡后归魏,封为列侯。
长女:张某,夏侯氏所生,蜀国后主刘禅的敬哀皇后。
次女:张某,夏侯氏所生,蜀国后主刘禅的张皇后。
孙:张遵,张苞之子,官至尚书。魏灭蜀之战时,随诸葛瞻守于绵竹关,与邓艾交战,战死。
二、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西蜀国重要将领。后被封神,成为武圣。正妻:不详。据传不生育,向曹操请求改娶秦宜禄前妻,但被拒绝。
长子:关平,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三国演义》设定为关羽义子。
次子:关兴,字安国。年少成名,深得诸葛亮器重,二十岁即担任侍中、中监军,数年后死去。
女:关氏。后嫁李恢之子李遗。
孙:关统,关兴之子,娶公主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
孙:关彝,关兴的庶子,关统死后承袭其位。
现在回过头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蜀亡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而关羽一家满门被杀呢?
一、关羽后代被杀的结局
说起这事的确有点残忍,但也没办法。
细想一下,张飞尽管性情暴躁,喜欢喝酒,喝多了喜欢打骂个下人,但纵观他这一生,其实还真找不出太出格的事。就拿义释严颜、大战马超、怒骂吕布这些事来说,还真没有什么错。
关二爷尽管后来被封为武圣,可是有些事做的还真不漂亮。人家吴侯孙权为了示好,愿意让儿子娶关二爷闺女,关二爷出口就伤人:“吾虎女岂能嫁汝犬子?”不嫁就不嫁吧,干嘛还骂人?孙权再不济,那也是一方之主,哪能让你这么骂?
再比如杀庞德,关羽劝庞德投降,庞德大骂关羽和刘备,关羽一生气,把人杀了。
不管关羽生前做的如何不对,但是和关二爷的后人“灭绝”,似乎并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关家也并不像题主所说的“满门被杀”,那只是战乱时期的正常现象。
当时,姜维兵败,假意投降钟会,两人结拜,明着是要帮着钟会在蜀中自立,其实暗中是妄图使已经投降邓艾的后主复国,结果机密败露,姜维、钟会均被得知真相、忠于魏国而叛乱的魏军所杀。混乱之中,很多无辜的人被裹挟其中。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说的清清楚楚:却说姜维、钟会、邓艾已死,张翼等亦死于乱军之中。太子刘璇、汉寿亭侯关彝,皆被魏兵所杀。
至此,关羽一家似乎再无后代。但至少当时并不像有人说的那样,是关羽生前做事不检点,招致有人报复关家。
二、张飞与魏国权宦夏侯氏家的确有亲戚关系
凡看过《三国志》、《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曹操的父亲曹嵩,本来就是夏侯家的子孙,后成为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父亲是夏侯子孙,曹操自然也是夏侯家的子孙。因此,曹操在打天下的时候,夏侯族人都是魏国的最大功臣。即使是魏国建立以后,无论是朝堂,还是后宫,重要的岗位上,都能够看到夏侯族人的影子。
张飞的次妻夏侯氏(有传言说叫夏侯涓),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部下大将夏侯渊的侄女。
也就是说,张飞的子女论起来,都跟夏侯家有亲戚关系。既然是夏侯家的亲戚,也就是曹家的亲戚。
故此,题主这个问题“蜀亡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而关羽一家满门被杀呢?”不免有些偏激。题主无非是想说:张飞的妻子和魏国的夏侯氏家族有关系,因此,张飞的后人无人敢动。而关羽一家却因为庞德的关系因而被“灭族”了。
其实,按照当时魏国的情况,和当时西蜀国的混乱状态,这是一个悖论。为什么呢?原因有三。
其一、曹家已经名存实亡
当时,曹操之孙曹奂名为魏国皇帝,但真正的大权都在晋公司马昭手里。而邓艾、钟会也都是司马昭的手下,根本不可能顾及蜀国已故将领张飞和魏国功勋家族夏侯氏的关系。
而且,在西蜀国最后的危急存亡之秋,张飞的后人、长孙张遵也很忠勇,和诸葛亮后人诸葛瞻一起阻击邓艾,死于蜀魏的绵竹之战,也就是西蜀国灭国前的最后一战。
至于说张飞的后代张绍,是跟着后主刘禅一起归降魏国的,攻入蜀国的这些魏国将领们,不管知道不知道张飞和夏侯家的关系,也不会轻易杀了这些跟随刘禅一起投降的大臣们。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张飞的后人张皇后、张绍。即使他们知道张飞和夏侯家的关系,也没有任何用处。战争时期的军人,怎么会估计那些扯淡的事?
其二、关羽后人之死
在山河破碎之时,敌方打进来的时候,只要发生激战,那无疑是玉石俱焚,谁都难以幸免。别说是关羽的后人关彝,即便是蜀国的太子刘璇也同样未能幸免。这都不像题主所说的有意为之。只是因为据说关羽的后代此时只有一个关彝了,因此他一死,也就等于灭族了。
其三、庞德后人报复说
有人说,关羽后代被满门灭族,是因为关羽当年杀了魏国大将庞德。庞德后人杀关家满门报复。
但是,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有记载庞德后人跟随钟会、邓艾攻入西蜀国的记载,更没有庞德后人为了报复关羽而灭绝关家满门的记述。
很显然,题主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跟东晋史学家王隐所著《蜀记》有关。
三、《蜀记》一书漏洞百出
《蜀记》是东晋史学家王隐所著的一部记载三国时蜀汉的史书。据书中记载,庞德后人庞会跟随魏国大将邓艾、钟会进入到西蜀。为了给父亲庞德报仇,灭绝了关羽家族。
然而,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蜀记》中漏洞百出。
1、许多史书都有记载,邓艾攻入成都后,为了尽快稳定局势,防止人心惶恐,造成动乱,借魏帝之名,赦免蜀汉君臣。并且曾经严令:“不准骚扰百姓,违令者斩。”庞会即使跟着邓艾进了成都,也不敢不遵守邓艾的将令。
2、庞德的后人庞会具有乃父之风,武功高强,做人正直。即使跟随邓艾、钟会进入蜀国,也不会对手无寸铁的关羽后人大加杀戮。这不符合庞会的做人风格和原则。
3、关羽和庞德的仇恨,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战造成的,并非私仇。庞德兵败被擒以后,关羽曾经劝降庞德:“足下的哥哥就在汉中,本帅也想请足下去做将军,为什么不投降呢?”庞德大骂关羽:“你这竖子,说什么屁话?魏王雄兵百万,威震天下,所向无敌。你们刘备算什么东西?不过一个庸才罢了,哪里是我们魏王的对手!我庞德宁愿做贼人的鬼,也不做贼人的将!”结果庞德被关羽所杀。
即使关羽杀了庞德,也仍然非常敬佩庞德,好好地安葬了他。在两国交战期间,这说明,关羽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另外,在两国交兵的战场上,哪个大将杀的人不是成百上千?如果只要杀过人,就会得到报复,显然是荒谬的。
4、据《蜀记》记载,庞会灭了关家后,在成都打开了父亲庞德的墓。经过四十四年后,父亲庞德的尸身居然栩栩如生。这究竟是史书,还是神话小说?这种描述本身就充满了矛盾。一,关羽杀庞德,不在成都,而是湖北樊城。庞德的墓地怎么会“乾坤大挪移”去了成都呢?二,经过四十四年,庞德的尸身怎么会栩栩如生?难道有人把他的尸身当宝贝保存起来了吗?
另外,庞会也是魏国的一员猛将,但在邓艾、钟会攻入四川的战斗中,却从没有别的史书记载庞会参加过任何一次大小战斗。
5、《蜀记》记载的庞会报仇杀关羽后人这件事,没有其他任何别的史料作为佐证,属于一家之言,作伪成分较大。另有史料记载,关羽家族也并没有灭绝,后人还是流传了下来。
6、后代许多史学家认为,《蜀记》的作者王隐并不是一个“讲求严谨真实的记史者”。也就是说,王隐关于历史上的许多记载,大多属于“道听途说”,不严肃。
7、对于三国这段历史来说,陈寿最清楚。他自己曾经就是蜀国人,后来归晋。如果庞会跟随邓艾、钟会进了成都,并灭绝了关羽家族,陈寿的《三国志》不可能只字不提。而王隐是东晋人,在他活着时,三国时代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十年。
对比一下三国时期,再看看陈寿、王隐所处年代。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陈寿(公元233–297年);王隐生卒年不详,史书记载,他大约公元317年前后在世。主要生活在东晋时代。
因此,如果只依据《蜀记》一家之言,在法律上叫做“孤证”,不算数。而且题主带着一种偏执的戾气提的这个问题,根本就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