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不死蜀国会灭亡吗

魏延不死蜀国会灭亡吗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和诸葛亮似乎是八字不合。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但诸葛亮因谨慎所以并没有采取。后来诸葛亮在帐内向天祈祷希望可以延长寿命,结果魏延此时进帐,正好打翻了主灯,导致诸葛亮的祈祷失效。诸葛亮临终前告诉杨仪,魏延恐有反骨,要谨慎对待,还把兵权交给了他。但魏延其实并没有反心,为什么诸葛亮就是不能信任魏延呢?

魏延不死蜀国会灭亡吗

1、魏延之死的“阴谋”与逻辑悖论

先看看《三国演义》——毕竟,关于“三国”,《三国演义》小说以及基于这部小说的、各种艺术形式所表达、传播的故事们,比其实很可能更权威、更“写实”的史籍,更为国人熟悉、认同——《三国演义》讲到,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六出祁山)途中病重,兵至五丈原病逝,临终交代,魏延是危险人物,他在世时尚可掌控,一旦他辞世而去,该人谋反可能性极大……

于是安排了一个有“触发条件”的“秘密剪除计划”,暗中的受命人是当时也可算“中坚”的将领马岱;结果,诸葛亮死后,魏延的确表现出了“谋反”意图,并“触发”了诸葛亮生前预设,启动了针对他的“决定性措施”,稀里糊涂送了性命。

《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死后魏延叛逆的描述,绘声绘色,乍看合情合理、如身临其境,还最后强化了一把诸葛亮的料事如神、虽死犹生。可如果抛开对诸葛亮的“迷信式崇拜”(国人品读“三国”者多极难做到这一点),再前前后后细看看、多想想,“诱导”、“阴杀”,就森冷冷、血淋淋地扑面而来了!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认为,担得起“有勇有谋”之誉的一代骁将魏延,是死于诸葛亮的“阴谋”。

作为当时屈指可数的“头排”将领,魏延的“反骨”、“叛逆之心”如果足够“坚定”,恐怕落不到让以为是小伙伴的马岱从背后一刀斩杀的下场。关于此,只要懂点儿古代军事,从《三国演义》103~105回相关描述中,就不难看出。

反过来说,假设魏延“反心”不太坚定,甚至基本还谈不上就有背叛蜀汉(是“蜀汉”,不是诸葛亮)的意图,那又为什么要苦心孤诣设计杀掉他呢?

笔者认为,这个可谓“逻辑悖论”问题的根子,就在于诸葛亮的“背面”。

魏延不死蜀国会灭亡吗

2、有一种“不忠”叫“我觉得你不忠”

魏延、字文长,在“三国”这出大戏里,最早的“出场角色”,是长沙守将。

长沙作为当时的一个“郡”,是东吴基业开创者孙坚(字“文台”)的大本营(孙坚“起事”时任长沙太守)。后来,随着孙坚之死,长沙落在了东吴势力范围的边缘,太守韩玄仗着有黄忠(字“汉升”)、魏延等勇将护佑,偏安一隅,在东吴和盘踞荆州的刘备集团之间的夹缝中求存,成了一股小的割据势力。刘备接受诸葛亮提议,决定攻取包括长沙在内的几个郡,以对荆州形成“战略拱卫”之势,于是就有了一段著名的“战长沙”故事。

故事大致说:刘备派了最得力也相当信任(不是“最信任”)的将领关羽(关公、字“云长”)领精兵攻打长沙。号称“功盖华夏”、无往不利的关老爷,居然拿不下比他年长不老少、当时绝对已算是老人的黄忠。二人你来我往打了几轮,竟有了惺惺相惜之意。关羽好胜又重义,使“拖刀计”擒了老黄忠,又觉赢得不够光彩,另也想“争取”这员厉害而“讲究”的老将,于是将其释回,以期“感化”。结果,老黄忠遭自家主公、长沙太守韩玄猜忌,险些被杀。魏延不满韩玄,奋起将其杀死,解救黄忠,鼓动黄忠投奔刘备,献出长沙。

魏延不死蜀国会灭亡吗

战果而言,“取长沙”,魏延当堪“首功”。可诸葛亮第一时间就把刀架在了他脖子上,理由是他杀了韩玄,“悖逆弑主”。但终究,魏延还是跟黄忠一起,被招纳到了刘备麾下,并在后来屡立战功,颇得刘备青睐;虽未在“五虎上将”之列,但也算“一级战将”,并且在其中很显“有勇有谋”的全才特质。

然而,诸葛亮对他的印象,始终没从最初的不待见、不信任甚至欲杀之而后安的状态扭转到“积极”一面,总觉得魏延不忠、有反骨。纵观魏延自投入刘备集团至诸葛亮病逝期间的“表现”,若说“反骨”,恐怕主要是针对诸葛亮——有勇有谋,在征战中有自己的想法,屡屡向诸葛亮谏言,不时顶撞、出言不逊,有时还不按诸葛亮部署而擅自行动。可如果仔细品咂他关于战争的谏言,真的未必没有道理,真的未必就不高明。至于战绩,无论是否严格执行了诸葛亮的部署、命令,结果上,都还是不错的。至少,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也许,正是因为其在武力方面的“价值”,诸葛亮才一直把他留到“最后”。凭心而论,若说“反骨”,针对诸葛亮,魏延或许真的是有点儿;可非要把这点儿反骨说成“不忠”、“悖逆”,就显“过了”。

可是,能怎么办呢?诸葛亮就是觉得他不忠,就是一直不肯改变最初的判定。别说有反骨,就是一向抱定忠诚,老被“直管领导”这么认为着、猜忌着,怕也难一丝不满都没有。不满,对于武将特别是谋勇兼备、已有根基的武将而言,积变成“反意”,实在太容易了!

魏延不死蜀国会灭亡吗

3、诸葛亮反感魏延的深层因由

前面说了,魏延在战争筹谋方面,对诸葛亮多有谏言,时有顶撞、不敬。如果把诸葛亮从“神坛”拉下来,回归成“人”,不喜欢顶撞自己的下级,也实在是人之常情。

不过,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战略家、统帅,被部下挑战权威,或许还不至于反感到“本质”,反感到想要杀的程度。问题是——笔者拙见以为——魏延关于战略的有些谏言,是正确的、富于军事家的冒险性的,甚至是——比诸葛亮的谋略更高明的!

《三国演义》是书生写的。书生写诸葛亮,反复强调其“用兵谨慎”。天哪!谨慎!战争的实质就是冒险。对于一项冒险性质的事业,谨慎,是好词儿吗?说一名军事统帅“用兵谨慎”,是赞扬吗?!

相比诸葛亮的谨慎,魏延的战略设想,颇具冒险性。似乎,这是这对上下级之间“观念”上的矛盾。但诸葛亮也不是事事谨慎。按《三国演义》所讲,他其实才是最敢于冒险的!空城计,便是强大佐证。只不过,他是非到万不得已之时不肯冒险而已。

所以说,敢于冒险还是归于谨慎,并不算是诸葛亮与魏延的根本矛盾。诸葛亮对魏延的反感、不待见,甚至“恨”,笔者认为,跟他们在战争思谋上的不协调乃至冲突,并无直接、本质关联,而更是由于小说没告诉我们、至少也是没有很直观告诉我们的深层次因由。

其一,跟“将帅之争”有关,但不是“意见的问题”而是“位置的问题”——魏延作为将领,考虑了应该由统帅去考虑的事情,等于没摆正位置;而且,他还就傻乎乎表达出来了!这种考虑及其表达、当众表达,触动了诸葛亮的“背面”——他只需要言听计从的执行者,不需要挑战者,更不需要偶尔还真比自己高明的挑战者!

其二,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矛盾的延伸。

魏延不死蜀国会灭亡吗

刘备集团真正的缔造者和绝对的灵魂、主脑,是刘备,不是诸葛亮!后世文人信实了诸葛亮“臣本布衣”的自诩,即带着“心理投射”地对其倍加推崇,以至于把雄才大略、知兵驭人、驰骋杀伐、机谋深险的刘备,形容成只会哭鼻子、让人打得到处逃窜、除了“礼贤下士”别无所长的“贤主”,实在笑话。实际上,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而不是反过来。

这对被传诵成“鱼水”的君臣之间,其实是存在矛盾的——相比诸葛亮,刘备明显“知人善任”得多。相比刘备“图谋天下”的雄心,诸葛亮却始终存着维护“荆襄集团”的“私心”。因为那是他的根基。失去这个根基,诸葛亮在刘备的内心会“贬值”。这个在“大意失荆州”之后,几乎就浮到表面了。之前,诸葛亮为使自己不贬值甚至升值,不仅很在荆襄集团的利益上纠结,还在人才储备方面跟刘备暗中较量——早期追随刘备的关张赵等人,他不抱幻想;后来者,特别是新生代,他就下了心思;其中一个重要考量,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推崇、效忠——他也想有自己的“基本群众”。

对于此,刘备不是没有洞察。入蜀后对他推出策略的否定和对蜀中“刘璋旧臣”的青睐,即可为证。对关羽张飞以及后来的魏延冒犯、顶撞他的行为“听之任之”,亦可为证。如此情境下,有想法、敢说话、能建功的魏延,不知不觉间,就成了他自己或许全无知觉的君臣暗斗的筹码。

其三,给姜维铺路。

魏延、姜维,在“后三国”语境中,带着点儿“组合”味道;这个组合,叫着叫着就反过来了,成了姜维、魏延。同为降将,能力不相上下;在刘备死后竭尽全力紧握兵权的诸葛亮的心理天平上,资历深、功劳大、不服气、心怀旧主(刘备)的魏延,和自己“争取”过来、听话、急于用忠诚和功劳证明自己的姜维,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一山不容二虎——想要让姜维立住,就得制住魏延;凭姜维的能力和人脉,“独立”制住魏延能有多大胜算,诸葛亮不敢想;能“收拢”了魏延,使其继续建功,更不敢想——魏延连他都顶撞,搁在姜维帐下,闹翻的可能性太大了!真那样,还建什么功、立什么业、复兴什么汉室,自家不混乱起来就烧高香了!从这个角度讲,诸葛亮确立姜维“接班”那时候,甚至是设计招降姜维那时候,有反骨的魏延被暗杀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作者简介】刘宏宇,常用笔名毛颖、荆泓。实力派小说家、资深编剧、北京作协会员,“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获奖者。

相关推荐

​孙权为什么不惜同盟关系破裂,也要夺回荆州

​孙权为什么不惜同盟关系破裂,也要夺回荆州

157

孙权为什么不惜同盟关系破裂,也要夺回荆州 东汉末年,之所以会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跟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吴蜀联军有关。不过此后曹魏的实力依然强于东吴和蜀汉,所以刘备需要跟...

​汪伪政权海军是怎样的?实力如何?

​汪伪政权海军是怎样的?实力如何?

187

汪伪政权海军是怎样的?实力如何? 1940年3月30日,我国头号大汉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汪伪国民政府,在汪精卫的“以重建海军不容有丝毫疑虑之余地”于同年4月1日设立了伪海军部,下...

​隋朝皇帝在位时间年号谥号

​隋朝皇帝在位时间年号谥号

175

隋朝皇帝在位时间年号谥号 关于隋朝的皇帝,可能很多人都以为只有两个皇帝,也就是杨坚和杨广父子。但其实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两个皇帝,只不过他们都是傀儡,手中并没有实权,再...

​关于明朝的三十八条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关于明朝的三十八条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64

关于明朝的三十八条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明朝,是一个很多人都推崇的朝代,这一时期的中国的确得到了发展,而且令很多人都会敬佩的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不管是说他宁折不弯...

​拓跋机简介(拓跋机代国第十位皇帝)

​拓跋机简介(拓跋机代国第十位皇帝)

142

拓跋机简介(拓跋机代国第十位皇帝) 拓跋机代国第十位皇帝 中文名:拓跋机 职业:代国第十位皇帝 谥号:定皇帝 时间:公元114年—公元159年在位 人物简介 他是北魏追尊的第十位始...

​刘子霄简介(刘子霄宋孝武帝刘骏第二十三子)

81

刘子霄简介(刘子霄宋孝武帝刘骏第二十三子) 刘子霄宋孝武帝刘骏第二十三子 中文名:刘子霄 字号:字 孝云 出生:461年 逝世:464年 人物简介 刘子霄(461年-464年),字孝云,宋...

​孔伷简介(孔伷讨伐董卓的豫州刺史)

71

孔伷简介(孔伷讨伐董卓的豫州刺史) 孔伷讨伐董卓的豫州刺史 本名:孔伷 字号:公绪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主要事迹:讨伐董卓 籍贯:兖州陈留 仕任:豫州刺史 专人传...

​庞宏简介(庞宏三国时期蜀汉的涪陵太守)

174

庞宏简介(庞宏三国时期蜀汉的涪陵太守) 庞宏三国时期蜀汉的涪陵太守 本名:庞宏 别称:庞巨师 字号:巨师 所处时代:三国 民族族群:蜀人 出生地:荆州襄阳 人物简介 蜀涪陵太...

​昌奇简介(昌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昌奇简介(昌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61

昌奇简介(昌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昌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中文名:昌奇 来源:《三国演义》 类型:人物 职位:杨任部将 人物简介 昌奇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不见...

​拓跋俟简介(拓跋俟北魏追尊的第八位始祖)

​拓跋俟简介(拓跋俟北魏追尊的第八位始祖)

97

拓跋俟简介(拓跋俟北魏追尊的第八位始祖) 拓跋俟北魏追尊的第八位始祖 中文名:拓跋俟 职位:北魏追尊的第八位始祖 成就:索头部鲜卑族领袖 出处:《魏书·序记》 人物简介 他...

​谭雄简介(谭雄东吴将领)

​谭雄简介(谭雄东吴将领)

132

谭雄简介(谭雄东吴将领) 谭雄东吴将领 中文名:谭雄 国籍:中国 民族:汉 职业:东吴将领 人物简介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 东吴裨将 。当张苞与李异...

​牵招简介(牵招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牵招简介(牵招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109

牵招简介(牵招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牵招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本名:牵招 字号:字子经 主要成就:招抚乌桓、鲜卑,大破轲比能 参考资料:《三国志》 人物简介 牵招(?—231年),字子经...

​李崇伸简介(李崇伸)

​李崇伸简介(李崇伸)

172

李崇伸简介(李崇伸) 李崇伸 中文名:李崇伸 民族:壮族 出生地:广西扶南县长和乡木民村 出生日期:1901 逝世日期:1977 人物简介 李锦章之次子,壮族。广西省立第三师范毕业后,...

​郑少愚简介(郑少愚抗日英雄)

94

郑少愚简介(郑少愚抗日英雄) 郑少愚抗日英雄 中文名:郑少愚 国 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渠县 出生日期:1911年 逝世日期:1942年 职 业:飞行员 毕业院校:南京中央军校 人物简介...

​张育简介(张育蜀王)

​张育简介(张育蜀王)

69

张育简介(张育蜀王) 张育蜀王 中文名:张育 外文名:张亚子 国籍:中国 性别:男 朝代:东晋 职位:蜀王 人物简介 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 年)封梓潼神张亚子为文昌帝君,司文事...

​张乐山简介(张乐山解放初土匪座山雕原型)

158

张乐山简介(张乐山解放初土匪座山雕原型) 张乐山解放初土匪座山雕原型 中文名:张乐山 别名:座山雕 出生地:山东潍坊 人物简介 座山雕(原名张乐山)是《林海雪原》的主角之一...

​刘燕歌简介(刘燕歌元代歌妓)

102

刘燕歌简介(刘燕歌元代歌妓) 刘燕歌元代歌妓 本 名:刘燕歌 别 称:刘燕哥 所处时代:宋末元初 职 业:歌妓 人物简介 刘燕歌,又作刘燕哥,生活于宋末元初,生平已无考,只知其...

​刘逖简介(刘逖北朝齐诗人)

134

刘逖简介(刘逖北朝齐诗人) 刘逖北朝齐诗人 本名:刘逖 所处时代:北朝 爱好:游猎 职业:北朝齐诗人 人物简介 刘逖(525年-573年),北朝齐诗人,字子长,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