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纪录片第88-100集笔记
最后十三集讲清朝的历史。
公元1644年努尔哈赤的孙子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为清朝第一位皇帝。过后康熙乾隆开启了康乾盛世,西方的现代化也是这个时期开始的,而此时的中国闭关锁国,1840年和1860年西方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开始自强,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等,自强之路因权力斗争而失败,真正的原因是那时候国人还未真正的意识到跟西方的差距,还没有觉醒,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民族才开始真正的觉醒
公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带着六岁的小皇帝宣统(末代皇帝溥仪)颁行退位诏书,至此,中国结束帝制。
此后的新时代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开启。
第八十八集:入主中原
公元1559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出生,他和他的子孙们来自关外,却最终入主中原,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明朝末年,东方跟西方这两个文明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接触,另外,一方面,农民军的一个崛起,另外一方面,关外的满洲的政权不断的往外面扩张,这两个内外压力对于明朝政权产生非常大的冲击
当时被称为建州国汗的努尔哈赤通过十几年的征伐,逐步统一东北地区女真各部,建立了雄势关外的后金政权
很多女真头领,通过这样的政治任命成为明朝敕封的官员,明朝规定建州各卫都要以时朝贡,朝贡制度是我国古代管理周边藩属国家的特有形式
年轻的努尔哈赤也曾经带着他的朝圣队伍向中央进贡,中原的地大物博,皇权的巨大诱惑,以及埋藏心底的杀祖、杀父之仇
公元1603年,建造了赫图阿拉城,努尔哈赤迅速实现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追溯其先祖北宋时期的女真政权—金,建立新的政权,大金,史称后金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口号,正式对明发动进攻,一战即克抚顺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大军再下明朝关外重镇沈阳、辽阳,随后迁都沈阳,改名盛京
公元1626年,宁远之战是明朝对后金作战中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努尔哈赤退回盛京之后,于公元1626年8月11日发病身亡,当年34岁的皇太极因才干出众,被众贝勒推继为汗位
公元1635年11月22日,皇太极正式下令把族名定为满洲
公元1643年,李自成就是在这里被拥立为新顺王
公元1643年8月9日,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暴毙,清朝因为继位问题发生严重内乱,最后掌握实权的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继位
公元1644年,李自成正式宣布建国,改西安为西京,国号大顺,年号永昌,三月中旬、两路农民军会师于北京城下,崇祯皇帝自缢身亡,由此相传十六代,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覆灭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在一片石,西罗城等地进行恶战,吴三桂逐渐不只,但至次日,满洲铁骑突然杀入战场,与吴三桂军联合作战,李自成全面溃败
29日,李自成率领新政府的文武百于紫禁城武英殿匆匆即位,过了一夜的皇帝梦后,于三十日狼狈撤离北京,返回关中
十月初一,被多尔衮从盛京沈阳请来的清国幼主福临登上了紫禁城的大清王朝皇帝宝座
此时的西方近代化做好了准备,它很快进入了近代国家的形态,它的科学技术、启蒙思潮等相继发生,而中国明朝灭亡以后,以采摘、狩猎为生的北方民族,在这场博弈中获得了胜利,建立了清朝,清朝又开始重建中原地区传统的统治模式,这使得中西方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第八十九集:王朝的稳固
公元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标志着开始步入近代化历程
公元1644年11月1日,年仅六岁的清幼主福临宣布即位,他就是清朝入关定鼎北京的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
公元1645年,李自成在潼关的南原同清军主力展开了决战。大战的结果,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大败,大顺政权就此凋零
顺治七年,也就是公元1650年的12月9日晚上,年仅39岁的摄政王多尔衮因外出围猎时意外摔伤,猝死于喀喇城
公元1651年,也就是顺治八年正月12日,14岁的少年天子福临在紫禁城太和殿宣布亲政
公元1661年,因为感染天花病毒,正在带领清王朝走向兴盛的青年顺治帝溘然病逝,年仅24岁
玄烨继承皇位,年号康熙,这是在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一位皇帝,他执政六十一年,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时代
康熙八年少年天子战胜老辣的政治人物鳌拜。
康熙出生那年,朝廷开始封三藩,到了顺治十七年,形成三藩格局,康熙剪除鳌拜后开始撤藩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中风病亡,清军展开前面进攻,一场历时八年,战火烧遍大半个中国的大动乱终于被平定
康熙20年,也就是1681年12月20日,康熙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宣捷中外,三藩之乱的平定对清王朝来说,是基本实现统一大业,确立稳固统治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九十集:收复台湾
据文献记载,自汉代起大陆与台湾的交往就正式开始了。
南宋时,开始在澎湖派兵戍守,元朝至元年间,又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至此,台澎地区开始正式被纳入中原王朝的行政管辖
明朝初年,中原王朝海上用兵失策,造成东南海防形容虚设。加之明朝末年的衰败,更是给了西方殖民者以可乘之机。公元1604年至1622年,荷兰船队两次进犯澎湖,在澎湖岛修建城堡
朝廷派遣平倭名将沈有容收回了中国的领土
公元1624年荷兰人入侵台湾后,在台南站稳脚跟,两年后,西班牙人也入侵了台湾的北部,
直至公元1642年8月,荷兰人向西班牙人发起军事进攻,西班牙人战败投降,荷兰人独占了台湾。
在明朝灭亡之后,南方建立了几个由当时明朝的王室的分支建立的残明政权,在福建建立的是隆武政权,整个福建沿海对外贸易的整个网络,都掌控在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手上
在父亲郑芝龙的引荐下,郑成功谒见了南明隆武帝,得到了隆武帝的赏识,当即赐他和皇帝同姓,从此人们称他为国姓爷,也由此开启了郑成功在延平的军政生涯
在1646年清军很快从福建和江西的交界处的仙霞岭打进来俘虏了隆武帝,隆武政权就这样灭亡了
郑芝龙旋即接受了清朝的招抚,郑成功他看到了父亲降清了,母亲死于非命,国仇家恨涌上心头,就开始祭起了反清的大旗。
元1657至1659年,一心要实现抗清复明中兴大业的郑成功,先后三次北伐
郑军在清军六路增援大兵的反攻下遭到重创,不得不返回金厦基地。从此郑成功再也无力发动战略性进攻。为了避免倾覆的厄运,郑成功在征得大多数将士的同意和支持后决定进取台湾
郑成功于1661年2月由厦门移驻金门,令其子郑经和郑泰、黄廷等人留守金夏。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亲帅大军,从金门岛料罗湾出发,吹响了攻取台湾的号角,激战几个月后,战败荷军。
公元1662年2月1日,郑荷双方代表在大员市(今台南市安平)市政税务所签下了《郑荷协议》,完成了协议换文。至此,被荷兰殖民者侵占长达三十八年之久的宝岛台湾,重新回到了炎黄子孙的怀抱。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将台湾视为抗清的一个长久基地
年仅三十九岁的郑成功,却不幸于公元1662年五月初八去世了。
郑成功去世后,郑成功之子郑经执掌了台湾的控制。
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认为反清复明的机会来了,于1674年亲帅大军西征,但这次行动的结果是损兵折将大伤元气。
从此郑氏政权只能进行消极防御,郑经也再无抗清复明斗志。公元1681年正月为酒色所戕的郑经中风死去
郑经死后,郑氏政权内部因争夺统治权发生动乱
公元1683年6月14日,一切就绪,施琅(郑芝龙的部下,先跟郑芝龙一起降清,后又跟着郑成功反清,后又跟郑成功决裂投清)遂统率水师三万余人,战船三百余艘在铜山港誓师后,浩浩荡荡地向台湾的门户澎湖进发
澎湖海战结束后,清军对台湾郑氏集团已经形成大军压境的有利态势。
在经过长达八个月的权衡后,康熙帝于公元1684年决定将台湾纳入大清版图。康熙二十三年四月,清廷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于福建省,同时清廷宣布取消海禁,使得东南沿海一带流民归者如市,两岸民众自由往来
第九十一集:统一大业
明王朝建立后,成吉思汗的后裔们被迫退守大漠,在康熙的时候,正好是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的首领、就是赫赫有名的噶尔丹,
进入康熙初年,清廷忙于平息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已经没有力量去控制西部边疆,噶尔丹借此机会发展壮大起来
康熙帝所生活的年代,正逢西方列强崛起,清朝北面和东面后来的两大强敌,沙皇俄国和武士道盛行的日本
康熙27年,也就是公元1688年,正当喀尔喀蒙古的抗俄斗争进入高潮,噶尔丹在沙俄侵略军头子戈洛文的挑唆和支持下,率三万人马侵入喀尔喀地区,喀尔喀各部惨败,南下归附了清廷,两年后,噶尔丹又侵入乌尔会河以东的欺辱乌兰地区,同清军发生了第一次激战。
公元1690年康熙帝以20万大军与葛尔丹在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境内的浑善达克南缘展开大战,史称乌兰布通之战
尽管清军没能再乌兰布通剿灭噶尔丹,但是送到噶尔丹威胁的喀尔喀蒙古正式归附了清廷
公元1691年康熙帝从北京来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举行了多伦诺尔会盟
公元1696年2月30日康熙帝再次出征噶尔丹,最后噶尔丹大败
公元1697年2月,康熙帝第三次率军亲自征,决心彻底消灭噶尔丹割据势力
西藏旧称吐蕃,康熙末年时改称今名,在元朝已经归附中央管辖,并赐予喇嘛对于吐蕃的统治权
也就是公元1716年,准噶尔部新的首领策妄阿拉布坦悍然发动了对西藏的武力征服。策旺阿拉布坦所部在西藏大肆屠杀
公元1820年康熙皇帝派皇14子胤祯率军挺近青海,直取西藏,清军将准噶尔军清除出西藏,随后,清廷在西藏拉萨设置噶伦,并派四千军队留驻拉萨,维护治安。
顺治帝对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并用的政策,扶持顾实汗和达赖喇嘛分别掌管行政、宗教事务,使得西藏归于清廷的领导。公关1653年,顺治帝派遣大臣携带金册金因入藏,正式对顾实汗进行册封。
公元1722年,69岁的康熙帝因病去世。45岁的雍正皇帝登基。雍正解决了青藏地区分裂的问题后,又把视线转向准噶尔部
雍正五年,策旺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凌继立。雍正七年,清廷两路进军西北,解决准噶尔部的威胁。噶尔丹策凌向清廷求和,雍正帝决定议和
公元1735年,雍正帝去世,其子弘历继位,年号乾隆
25岁登基,在位60年的乾隆帝,回顾他的平生,认为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用兵新疆,一件是六次南巡
到乾隆中期,新疆问题完全解决了,完全归附到清朝的管辖之下
至清代,中国最终形成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又高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九十二集:军机处
雍正四年,即1726年,为了彻底解决西北地区的叛乱,雍正开始积极谋划征剿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为了保密,雍正只同少数人秘密商议,直到雍正七年,大军将发,秘密筹办之事才浮出水面,而雍正也正式宣布,在户部专门设立临时承办军务的办事机构,军需房。机构名称也改为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
从雍正皇帝以后,有军国大事,皇帝就要找一墙之隔的军机大臣到养心殿面议,有事则召,无事则免,军机大臣耳提面命记住以后,回到这个军机处,再进行起草诏书,弄好以后再送到养心殿交皇帝审阅,预览,钦定。
在很长时间内,军机处一直没有被列入国家的政治机构
为了进一步削弱皇室宗亲对皇帝权力的影响,1636年3月初六日,皇太极,仿造明朝的制度建立了内三院和六部,分别掌管起草诏书,发布命令和处理日常政务
1658年,顺治下令,在内三院的基础上建立内阁,仅仅三年后,他就驾崩了,随着年仅八岁的玄烨登上皇帝的宝座
新上位的康熙太小了,还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就由辅政大臣辅佐,四位辅政大臣上台伊始,便立刻下令废除内阁,将顺治皇帝做出的汉化改革一一废除
1669年,康熙八年五月,在一举铲除专权跋扈的鳌拜集团之后,第二年八月,康熙下令重启内阁,使得清朝内阁真正成为国家行政体系中的中枢
在康熙建立的政治格局中,没有实权的内阁成为名义上的负责处理国家日常事务的最高机关
公元1677年,康熙皇帝从翰林院内选择了博学善书的年轻汉族官员,在这里组成了一个新的办事机构,南书房
从康熙中期以后,参加中枢决策的就有议政王大臣会议,有内阁,还有南书房,大事关大臣,群事关内阁,那么撰拟谕旨则关南书房
终于在西北军情刻不容缓之时,能够帮皇帝总览军权的军机处,成为雍正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在创设军机处,得以将军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之后,雍正皇帝找到了一种能够将更多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工具。
乾隆13年,被正式任命的军机大臣已多达十三人,而协助皇帝处理奏折已经成为军机大臣的主要工作
军机处都成为了清朝政治体制中名副其实的中央枢纽
在这样的权力格局中,内阁,演变为一个日常的行政部门,议政王大臣会议则彻底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军机大臣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起草谕旨那样简单,他们需要随时听候皇帝召见,以备咨询,参与高级和重要官员的选拔,与有关部门官员商议大政,甚至是审理重要案件,但除了的地位与名声之外,他们手中已没有了任何属于自己的权力。
后因为和珅取得了皇帝之下,独一无二的最高权力和最高威望。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军机大臣专权,嘉靖皇帝开始了对军机处的大力整顿
在没有对手的政治格局里,最容易滋生的便是统治者的盲目自信和固步自封,在嘉庆、道光和咸丰皇帝执掌清王朝命脉的60年里,工业革命的成功使英国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宣统三年,即1911年4月,随着责任内阁的建立,军机处再度被废除,至此,存在180余年的军机处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第九十三集:摊丁入亩
生活在封建王朝统治时代的民众,都必须承担缴纳赋税和提供劳役兵役的义务,对于以农立国的中国农业传统社会来说,赋役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清朝初年,一系列整顿财政赋役制度的政策得以实行,直至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制度被正式启用
丁,最早是指年纪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说到摊丁入亩,必然与丁和亩的概念,也就是人口和田地紧密相连
鱼鳞图册作为收取田赋的重要依据之一,他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比较科学的土地赋税管理办法
在清朝雍正皇帝全面实行摊丁入亩之前,人头税就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
到了明朝之后,张居正万历初年进行赋役改革主要是一条鞭,也就是原先收粮食,征用劳力,他现在都把它转化成征收银子。
顺治朝编纂的《赋役全书》,在政策层面继续完善,通过归并合则,使明朝后期以来名目繁杂的赋役款目,到了清代基本上规范为田赋和丁银两大项。
康熙的51年,康熙已经规定了,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就地丁银,不管你成年男子增加多少,征收的东西是固定,这就更便于摊丁入亩了
康熙朝后期,一些官员针对赋役不均的问题,提出了各种赋税改革方案。直到雍正帝即为后,一些大臣纷纷吁请实行摊丁入亩
雍正元年九月二十二日,摊丁入亩这一重大赋役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序幕。
摊丁入亩全面实现了人丁徭役税从土地税征收,使人口税与财产税合一,这就使无地人口不再有人口税的徭役负担,使有田产的民户增加了土地税额
第九十四集:文治与文字狱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建立的时候它吸取了这个蒙元王朝排斥汉文化遭到灭亡的这个教训,所以从顺治朝一开始,他就制定了兴文教,崇经术,开太平这样一个文化策略。
康熙皇帝亲政以后,以儒学作为指导国家治理的方略,再次被提上日程
公元1698年九月,康熙第三次南巡见到了被自己下旨流放的臣工陈梦雷,陈梦雷的献诗让他重新被启用,陈梦雷决心将古今典籍重新分类编排,便著一部足以光大圣朝文治的图书来报答康熙。
这本书又被外国学者称为康熙百科全书
乾隆皇帝曾于公元1741年,颁诏各省督抚、学政,访求天下遗书,因为文字狱留下的阴影,老百姓不敢把自己的书籍交上去,
最后乾隆皇帝作出指示,下令将所辑佚书,各省采集上来的,及武英殿所有官刻书籍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清朝的修书活动,对于整理典籍,发扬学术,固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为了掌握官员的思想动向,皇帝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官员的言行,一旦发现对朝廷不利的言论,则采取严厉手段进行打压,从诗文和书籍中,寻章摘句,发现臣民的反清、抵触、不合作举动或情绪,乃至捕风捉影,妄加罪名,从而对相关人员严厉镇压,这就是清朝的文字狱。文字狱主要集中在康、雍、乾三朝,尤以乾隆时最为频繁
与文字狱相伴行者是清朝统治者掀起的禁书、毁书狂潮
明史,这部史书从清军入关后的第二年开始筹备,到乾隆四年最后完成,前后历时九十四年。实际上他是一个维护统治政权的一个需要,来向天下宣扬、昭示明朝已经灭亡了,我是继明朝之后的一个正统王朝。
一部明史见证了清朝前100的的文治,也见证了这一百年来因推行文字而出现的文字狱
他们一方面笼络读书人,一方面打压读书人,交互使用怀柔与镇压的两手,最终达到天下读书人不敢有二心,只为我所用的目的
第九十五集:被动的自强
1860年10月7日随后的几天,圆明园内的皇家珍宝被洗劫一空,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再次冲入圆明园,纵火将之焚烧,大火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
詹姆斯.霍普.格兰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英国陆上部队指挥官
1840年与1860年的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
中国被第一次鸦片战争打败了,之后开放了五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系列条约,将中国牢牢地禁锢在外国的特权之下,直到雅尔塔会议前,中国一直未能摆脱这套体系的掠夺。
1876年9月,李鸿章上奏朝廷,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指出,国家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则在于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因此,从同治末年开始,各种以富国为目标的民用工业,开始大规模兴办,而突破口就是航运业
随着沉重的国门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不断轰击之下缓慢地开启,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的面孔开始出现在这个古老帝国的各个角落,这场由汉族官僚们发动的学习西方的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门之外的世界
1872年,经过十年的酝酿,清政府决定分四年,每年30名向美国派遣留学生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给整个大清国以重创,这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的洋务运动的努力,看起来如镜花水月,收效甚微
1861年,恭亲王奕䜣帮助慈禧发动政变,将咸丰皇帝去世时安排的顾命大臣一网打尽,从此在外籍臣僚面前,奕䜣成为了慈禧太后的一枚棋子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奕䜣所指挥的军机处进退失据,慈禧太后借口萎靡因循,将恭亲王奕䜣所有的职位一举解除,从此清政府中枢再也没有出现过有能力的领导。
在后鸦片战争时期产生的立场自强运动,或者名曰洋务运动,也有人说是同光中兴,其结局并没有带来清政府所期待的振兴,反而是更彻底的溃败,随后的中国陷入了更大的危机
第九十六集:鸦片战争
公元1793年9月24日,乾隆皇帝83岁接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一行,英国使者带了很多代表欧洲先进科技的礼物,英国试图通过贸易手段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则把使节来访当作纳贡称臣。
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的尝试最终以彻底失败告终,精疲力尽的马嘎尔尼在清廷的反复催促下坐船返航
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元1757年,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清王朝开始奉行彻底地闭关锁国政策,除广州一地外,其它港口停止对外贸易
到182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英国领先世界各国进入工业革命
中国的东西,茶叶,丝绸等受到西方国家的喜爱,然而西方国家的科技产品中国根本不要,这就导致了巨大的贸易顺差,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
如果中国人没有需求,那就为他们创造一个,明代后期,熬制鸦片作为烟来吸食的方法从外洋传入中国
公元1800年到1839年四十年间,由于鸦片走私外流的白银高达六亿两
公元1838年10月,抓到庄亲王跟辅国公吸食鸦片,鸦片的危害已蔓延到皇室,道光皇帝盛怒之下让支持严禁的林则徐进京,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就此开始。
公元1839年5月,林则徐已经收缴烟枪四万多杆,鸦片两万多箱,道光皇帝下令将鸦片就地销毁。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鸦片走私,然而当英国政府得知广州禁烟的情况,开始了对华战争
公元1840年英国舰队打响了进攻定海的第一炮,只用了九分钟,英军就摧毁了清军所有的战船和岸炮
占领定海后,英军继续北上,公元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占虎门口的沙角和大角炮台,他才被迫拟定了一份穿鼻草约,包括割让香港岛,赔偿洋银六百万元,恢复广州通商等内容。
公元1841年5月21日,清军对英国船舰发动了攻击,此战以奕山向英军求和,最终付给义律六百万元的赎城费而告终
公元1841年10月1日的第二次定海战役
公元1842年8月29日,签订了《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的发动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英国带来了超乎预料的巨大收益
然而战败没有促使清政府认识到自己的落后
第九十七集:太平天国
洪秀全考了四次科举考试都没考中,在屡次落第和愤怒中,洪秀全发誓以后再也不参加清朝科举,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罢
公元1843年,洪秀全的远房表哥李敬芳来到洪家,在洪秀全额书堆中找到了一本叫做《劝世良言》的小册子,,让李敬芳很着迷,他劝洪秀全一定要看一看
这本《劝世良言》的作者叫梁发,公元1827年,梁发被伦敦布道会任命为第一个基督教中国传教士,1832年,他编写的基督教传教读本刊行,即《劝世良言》
公元1844年四月,洪秀全和他的远房亲戚冯云山等,几个自行洗礼的基督徒离开了禄布村,开始了他们即虔诚又别有情志的传教事
到公元1847年,冯云山在紫荆山区共发展了三千多名拜上帝会教众
这年七月,洪秀全再次来到紫荆山,受到冯云山和拜上帝会会众的欢迎
公元1849年到1850年,越来越多走投无入的百姓加入拜上帝会
1850年的春天,洪秀全于平再山穿起了黄袍登基,就势任命太平天王
1851年一月十一日,拜上帝会决定发动起义,洪秀全以太平天王的身份,宣布建立太平天国,以本日为太平天国辛开元年
公元1852年十二月,太平军向武昌发动进攻,公元1853年二月二十日,太平军大部队撤离武昌,直扑南京
公元1853年十二月,天国领导层制定出了更为系统的基本社会制度,这就是《天朝田亩制度》
公元1853年春末,洪秀全宣布开科取士,以白话文取代清朝科举的八股古文,内容为拜上帝会宗教文献,
太平军在公元1855年至1856年,分别夺回武昌,摧毁清军江南、江北两个围困太平天国的军事大本营,整个长江流域都变成太平天国的占领区
然而太平天国的内部分裂(杨秀清和洪秀全的王位之争),内讧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太平天国由全盛转向衰落
1857年夏天,遭到洪秀全猜疑的石达开离开了南京,带走了最忠于他的二十万部队
1856年到1860年四年间,清朝政府一直忙于调兵遣将以镇压太平军,仅用于对付太平军的机动部队既一度超过十万人。同一时间,英法联军也趁中国内乱之机,向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公元1861年九月十二日,在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的指挥下,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湘军包围了安庆,太平经粮断援绝,最终投降
公元1864年六月一日,精神崩溃的洪秀全自尽身亡
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
第九十八集:甲午战争
在各海洋列强从东南沿海打开中国的国门以后,俄国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亦不甘落后,在东方俄罗斯则一直致力于从中国夺取更多的土地,并在远东地区获取一个不冻港
1871,新疆伊犁被俄国总督考夫曼占领,清政府不得不急调正在福州忙于筹建海防事务和福建船政事务的左宗棠赴西北征战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近邻中,东亚第一个开始近代化的日本,正在日益成为新的心腹之患
从1874年日本侵略了台湾,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1894年11月22日,日军攻占了旅顺,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
1895年2月2日,日军进占威海城
陆地方面,日军将李鸿章的淮军赶出朝鲜后,成立了以朝鲜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权,宣布朝鲜独立,进而全面占领中国辽东地区。自此,经过三十年自强运动的中国在陆上、海上遭到最惨重的失败。
1895年3月14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字,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不再向中国朝贡,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给日本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并取得山东境内建筑两条铁路的特权,英国则租界了威海卫,并拓展了九龙新界,同时要求清朝的长江流域不得出让他国,法国租界广州湾,并将云南,两广作为势力范围
恰恰通过这场战争,中国民族真的达到了3000年来的真正觉醒
第九十九集:维新与革命
1895年春。就在举人们等待发榜之时,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的噩耗传来,全国震动。4月22日,义愤填膺的康、梁师徒汇集众人,在北京松菌庵起草了一份万言书。万言书虽未及时送出,但与各级官员们的上书,一同形成了一次影响巨大的公车上书运动,由此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1901年的时候,梁启超,就发表过一篇文章,就分析到现在为止人类社会在实行的制度,就是三种制度,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
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到火烧圆明园,一系列的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其实并没有在真正的从文化和精神的层面触动中国士大夫,甲午战争,我们是被日本一举打败,这个刺激才真正刺痛了中国的士大夫
公元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诏,这便是维新变法的开始,6月16日凌晨,年轻的光绪皇帝终于得以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著名的变法学者康有为。
随着变法的推进,一系列激进的变革措施,令太后警觉起来,她本能的将变法当成是从她手中夺取权力的密谋
21日,慈禧太后回到紫禁城,截取一切变法文件,并下令拘捕变法领袖,宣布再次垂帘听政
戊戌维新以后,光绪皇帝被排除出权力中心之外,慈禧集团走到这个帝国政治的前台来
公元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列强宣战,发动义和团对北京的使馆区和教堂进行围攻,8月,由英、法、俄、日、德、美、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一路攻击,从天津港杀到北京,慈禧太后裹胁着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并在逃离之际下令,镇压义和团。此次事件以辛丑条约的签订而结束,中国彻底陷入了殖民主义的深渊。
1908年清政府光绪皇帝就颁布了清律宪法大纲,
孙中山的主导思想三民主义,民主、民生、民权三民主义,中华民族的概念是梁启超提出来的
公元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四天后各省代表疾几乎全票推选他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共和元年,在南京正式成立中华民国。
公元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行退位诏书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专制王朝的终结。
第一百集:帝制的终结
1912年二月十二日,隆裕太后带着六岁的小皇帝宣统连续发布三道诏书,宣告清帝退位,中国结束帝制,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位共和立宪国体
1973年的一天以马戛尔尼为首的英国使团来到中国,马戛尔尼使团这次和清王朝关于通商问题交流的失败,使中国失去了与世界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这样的一个机会。
再大的风浪也阻挡不住欧洲人打开中国市场的决心,英国开启了鸦片战争。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历史山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从此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第一鸦片战争以后大量西方工业产品和科学技术进入中国,众多的中国精英阶层同样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变化,他们痛感中国在技术上已落后于西方,于是破天荒地主动向西方学习,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198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人士,为了阻止《马关条约》的签订,纷纷呼吁上书光绪皇帝,发起了一场公车上书运动,由此也揭开了晚清维新变法的序幕,这次变法也被成为戊戌变法
1898年十二月二日,慈禧再次训政,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维新派的代表虽然倒在了血泊之中,另一股新生力量却一悄然兴起,它就是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同盟会
1911年十月十日,一场以推翻满清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和富强为目的的战争爆发了,它就是拉开辛亥革命大幕的武昌起义,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一年,毛泽东十九岁,已经来到长沙,邓小平年八岁,已进入望溪乡初级小学堂,接收新式教育,新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