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玲:纺织女工走进人民大会堂
常德日报记者 丁时慧 文/图
党代表档案
苏玲,湖南云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织布车间总操质员,1988年出生于鼎城区斗姆湖镇。2008年入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党的十八大代表。
轰隆隆的机器声不绝于耳,空气里的棉绒略微有些呛鼻。
湖南云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偌大的织布车间里,上百台织布机正开足马力生产,节奏轻快,仿佛不知疲倦。
“苏玲,快过来!”公司企业文化办主任易剑扯着嗓子喊她。
正在织布机边忙活的苏玲在同事耳边说了几句话,便朝我们走来。她穿着蓝白工作服,个头小小的,口罩把大半张脸遮得严严实实,一双眼睛笑成弯弯的月牙。
16岁初中毕业走进纺织车间,24岁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到今天,苏玲34岁,从“小苏”变成了“苏老师”,这个纺织车间依然是她人生出彩的舞台。
一
2004年,16岁的苏玲来到常德棉纺厂(今湖南云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纺织车间的一名挡车工学徒。
当时,20多名学徒只有两台教练机可供操作,为了多学多练,她早上提前一个小时上班,晚上推迟两个小时下班,中午就吃两个馒头对付。
别看她个头小,骨子里却很要强。“我觉得既然干了,就应该干好。”3个月后,她带着满手老茧顺利通过考核,被评定为“1级操作手”,拿到挡车工的最高级别岗位工资。
短短几年时间,苏玲练就了一身本领,能凭借手摸布面的感觉,很快判断出机器的故障在哪个部位、哪个零件出了问题。“机器其实跟人一样,脾气性格各有不同,多接触才能更了解。”
2007年,在常德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19岁的“候补选手”苏玲一举夺冠,成为织布工工种最大的“黑马”。
“那次竞赛后,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那就是干一行、精一行。”苏玲说,那时候她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希望自己的操作机台上也贴上“党员先锋岗”的大红标识牌。
2008年,20岁的苏玲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也在这一年,她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的外公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名老党员,听说我入了党,特别高兴。”
二
“苏玲,你要作为党代表去北京开会了!”2012年6月的一天,苏玲接到公司工会副主席潘友桂的电话,一时间有点懵。
“宏伟、壮观、新奇,那种感觉无法形容!”回忆起第一次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苏玲连连感慨,“真是做梦都没想过。”
当时,苏玲已经怀有5个多月的身孕。之前没有出席过那么正式的场合,她特意去步行街买了一套加大号的西装,并且“恶补”党代会的有关知识,收集生产一线工人的各项诉求。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正式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着全国8200多万名党员。
24岁的苏玲是湖南代表团里年纪最小的,又因为“准妈妈”的身份,成为了“团宠”。挺着孕肚进出会场时,大家都对她照顾有加。有些代表还和她开起了玩笑:“一个人的指标,两个人来开会。”
“作为工人代表参加这样的盛会,一方面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一线工人的重视,另一方面深感责任重大。”
会议期间,湖南代表团审议大会报告时,苏玲说出了一线纺织工人的心声——
“纺织车间灰尘多、噪音大,工作时间又特别长,不但要来回不停地走动,还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错不得分毫。”
“以我们纺织工人为例,上一点年纪后体力和眼力都吃不消了。工人的退休年龄是否可以根据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
……
短短几分钟的发言,她声音嘹亮、侃侃而谈。
看起来自信满满的苏玲,其实紧张得手心都出了汗。在分组讨论的前几天,她听完其他代表的发言后,一直反复推敲修改自己的发言稿,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代表们的水平都很高,一开始,我不太敢讲话。后来一想,既然大家选我当代表,怎么也得为一线工人发个声呀!”苏玲笑着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插曲。
原来,分组讨论那几天,苏玲一直没有“抢”到话筒,担心没法给一线工人代言的她心急地找到组委会工作人员,直白地问:“明天还会有讨论吗?我还没发言呢!”工作人员被她逗笑了,回答说:“继续讨论,你加油!”
三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自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为我们老百姓勾勒出未来生活的幸福图景。我在现场听到后备受鼓舞。”
……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苏玲回到常德四处进行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讲着讲着,她胆子大了,底气也更足了。
之后这十年,苏玲的身边有太多变化。
2012年初,她嫁到汉寿县三和镇黄廖村时,村里还是泥巴路,电压不稳,一到用电高峰期就经常停电,整个村连一台空调都没有。现在,村里家家户户有空调,用上自来水,路也好走了。
纺织车间里,原来的有梭织布机换成了高端进口喷气织布机,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机器的安全系数更高了,工作也更加省时省力!”
这十年,苏玲像颗螺丝钉一样在纺织车间勤勤恳恳工作,成为了公司一面鲜红的旗帜。
她坚持每月走访一次女工公寓,每月登门拜访一个员工家庭,了解员工的想法、要求,然后及时向车间和公司反映,促使车间和公司为员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她手把手教出了上百名徒弟,个个成为操作能手。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出现订单不足、招工难等问题,她常常给员工做心理疏导,鼓励大家坚守岗位、共度时艰。
提起苏玲,“技术牛、吃得苦、不计较个人得失”,是同事们口里说得最多的词眼。
“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苏玲笑得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