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不仅“啃老”还“啃弟弟”?带你了解梵高坎坷的一生
艺术家,这个被冠以极高荣誉的称呼,通常是伴随着气质不凡,超凡脱俗的评价
可是,艺术家真的都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唯有灵感相伴的的人吗?
你可能想多了
能够被称为艺术家的人,往往正是因为对某些事物的极度偏执,才形成了艺术上的造诣
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就是说的他们
因此不少人认为艺术家是“精神病”不是没有道理的
“穷困潦倒,啃完老人啃弟弟”——梵高
文森特·梵高,1853年出生于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
他出生的那天正好是夭折哥哥的忌日,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了。
梵高的母亲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父亲薪水不高,但教会给了一套房子、一名女仆、两个厨子,一个园丁,一匹马和一辆马车
他的母亲从小就告诉几个孩家庭是上流社会,而且还培养了梵高的画画兴趣,可惜的是小梵高对艺术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
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小梵高的美术老师康斯坦丁·于斯曼(Constantijn C. Huysmans)虽是巴黎来的有名艺术家,但是梵高并不认同老师的教学方式,因此毅然辍学回家。
此后梵高在自己的童年回忆中提到:“(我的童年)艰苦朴素且毫无生趣”
艰苦朴素小梵高,北大还行撒贝宁(划掉
1888 年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献给保罗高更的自画像》
梵高从青年到中年这段时间一直混在普通的工薪阶层无法出头,中途还因对表姐的爱恋根本没有开始就杯具结束,给他造成了极大打击。
后来的几段恋情虽然也是坎坷至极,但也让梵高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刻。这种情况直至日本向欧洲商人开放。
《吃土豆的人》(The Potato Eaters)是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新时期的创作
日本风格在欧洲风靡一时,梵高也由此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开始他本想买几张倒手卖掉,但因为太喜欢这些画了,因此反而多买了好几百张。
接触日本浮世绘后,梵高一改过去阴郁的创作风格,画风开始明朗起来。后结识高更,然而因矛盾割掉了自己的左耳(一部分或全部,一段时间说法不一)。
梵高《日本情趣·花魁》
1889年5月,梵高因精神问题自愿住进罗讷河口省圣雷米的精神病院,这时的梵高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但可能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梵高在这时创作出了《星河》,以医院和周边的景色取材。
后续就是以梵高的死亡谢幕。在经历了各种事件,精神受到打击后,收入也变成了“啃老”度日。1886年到巴黎生活,“啃老”变成了“啃弟弟”。弟弟原本是个卖画的,结果投资到死也没能成功。
在梵高和弟弟死后,他的弟媳乔安娜还在坚持不懈的为梵高安排画展,终于在十年之后,被马蒂斯(Henri Matisse)等“野兽派”新秀发现,西欧美术馆的大门也开始为梵高敞开。
其实艺术家并不一定是要远离世俗,过度偏执才能创作出名画。
如梵高,虽然他的一生也没少经历苦难,但总归还是正常人的生活。重要的是梵高经历了这么多,依旧热爱艺术,这才是他足以成为艺术家的“天赋”
如果有对内容不认同的看官欢迎在评论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涨知识的不妨点个收藏关注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