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大阿哥,被圈禁的26年内有多无聊?看生孩子的数量就明白了
自古以来,皇帝就身居在深宫大院之中,皇帝一统天下,是普天之下权利最高的人。他享尽荣华富贵,天下的奇珍异宝都归他所有。他的身边侍从仆人不计其数,他妻妾成群。不仅皇帝们三妻六妾儿女众多,就连他们的儿子们也是妻妾成群,儿女众多。
因此在古代时期,历朝历代的阿哥们,儿女众多并不是什么稀奇之事。康熙的大阿哥也是儿女众多。但大阿哥的事迹却被后代世人称之为传奇之事。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康熙的大阿哥之所以儿女众多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妻妾成群,还是因为他被囚禁了26年。从他生孩子的数量就可以知道在被囚禁的26年之内,他有多无聊。
一、虽是庶子,却有野心
得皇位者得天下。自皇帝制度建立,不少阿哥们为了争夺权势地位。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兄弟们一一杀害,为自己谋划一生。身为庶长子的胤褆也不例外。胤褆出生于1672年3月12日。在胤褆出生之前,因康熙帝的前几个孩子,先后不幸早亡。
因此胤褆刚刚出生就成为了康熙的长子。按理说作为康熙帝的大阿哥,理应成为太子。可由于他是庶长子,并不是嫡长子。而古代时期又十分注重,嫡庶有别,立嫡立长的继承大统制度。因此在胤褆出生后,并没有封为太子。
但在古代时期,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兄弟之间互相残杀的事情不计其数。十分有野心的胤褆也不例外。为了让胤褆可以获得皇帝职位。其母亲在胤褆很小的时候,就教育他要韬光养晦,因此他虽然自小就刻苦努力学习,但从不在外人面前夸大自己的学识。
康熙帝十分重视自己儿子们的学习,他常常会叫自己的儿子们汇报自己的学习。每每在此时,胤褆都会十分的谦虚,从不夸大自己的学识。因此他自小就深得康熙帝的喜爱。此外他还收敛本性,将自己刻意扮演为一个忠厚老实,但又十分具有军事才能和处理朝政才能的人。
他从不和自己的兄弟们争抢。长大后的胤褆,曾先后跟随康熙帝出征,征讨别的国家。在战场上康熙帝常常会询问胤褆的意见。而胤褆也没有辜负康熙帝的信任和厚望,跟随康熙帝取得数次战争的胜利。
至此,康熙帝对于他更加喜爱,对胤褆的喜爱程度一度超过了对太子的喜欢。胤褆的出色才能不仅深得康熙帝的喜爱。也收复了不少大臣们的心。不少大臣受他的笼络,纷纷站在他的阵营之中。
二、野心昭著,害人害己
即使胤褆深受康熙帝的喜爱,也深得肱骨大臣们的心。但身为庶长子的他,只要身为嫡长子的太子在位一天,他始终都无法顺利继承皇帝之位。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原本深得皇帝厚爱的胤褆,最终因为自己的野心昭著而害了自己。
康熙47年,太子胤礽被废除太子之位。为什么胤礽会被废除太子之位呢?古代时期,皇帝儿子众多,互相残杀之事不计其数。而身为皇帝第一继承人的太子,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势地位,避免在自己地位之前出现任何意外,因此他需要众多肱骨大臣的支持。
所以太子常常会在私下里,秘密笼络众多的肱骨大臣,以保证自己的权势地位。但笼络肱骨大臣,并不至于被废除太子之位。胤礽被废除太子之位的根本原因,是在十八阿哥是因病与世长辞后,他不仅不感到悲伤,竟然还十分开心。
因为十八阿哥的与世长辞,正好为自己排除了一个对手。看见胤礽对于此事的态度,康熙帝十分生气。将胤礽痛斥一番。而此时应担心自己会受到惩罚的太子,为了知晓康熙帝内心,对于此事的真正想法,竟然莽撞的在康熙帝的寝宫之外偷窥。
至此被康熙帝下令,废除太子之位。胤礽被废除太子之位,胤褆认为自己的机会终于来到了,他开始不在掩藏自己的野心。在其太子被废之后,他不仅没有露出悲伤的神情,为太子求情。甚至主动向皇帝进谏,请求康熙帝将太子杀害。
其目的是太子一旦被害,那么就顺理成章的为自己排除掉了一个对手。而此时深得皇帝喜爱的自己,很有可能会被立为太子。可让胤褆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激怒了康熙帝。不仅废除了胤褆的职位,甚至还将他囚禁在自己的府宅之中。
为什么康熙帝,会在胤褆提出除掉太子的要求之后,会如此震怒呢?原来康熙帝曾经也为了皇位和自己的兄弟们手足相残。他对于自己长时间与兄弟们手足相残的事情,至今都十分后悔。因此康熙帝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重蹈他的覆辙。
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可以友好相处,即使不能够相互牵挂照顾,但至少也不要将自己的兄弟们视为敌人。而胤褆想要除掉太子的举止与康熙帝的心愿背道而驰。因此康熙帝才会如此震怒。
三、囚禁后的无聊生活
胤褆自食恶果,被康熙帝囚禁在自己的府院之中。他韬光养晦。谋划一生,却不想最终落得如此后果。被囚禁初期。胤褆也曾想方设法四处求援,企图借助外人之力摆脱自己的囚禁生活,可最终却是徒劳。此后深知自己摆脱囚禁生活无望的胤褆,开始产生了自生自灭的想法。
他不再苦读兵法书籍,开始浑浑噩噩的生活。 他每天除了下棋、喝酒。再就是让自己的妻子们陪伴在自己身边。可以说他囚禁的生活是十分无聊枯燥的。也正是因为无聊的生活。让胤褆在自己被囚禁的26年之间。先后和自己的众多妻子们生下了不计其数的孩子。
总结:
随着孩子的相继出生,胤褆开始重新振作起来,将生活的重心转向了培养自己孩子们的事上。他将自己此生无法实现的抱负寄托于自己的众多孩子身上。
他相信只要他尽心尽力的培养自己的众多孩子们,总有一个会替他实现他的毕生愿望。孰不知胤褆的这种种行为不过是徒劳罢了。而胤褆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恶果。完完全全是他自己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