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2》九大厂牌诞生,每个厂牌都是多棱少年的深层切面
昨晚,经过激烈的角逐,《明日之子》第二季九大厂牌尘埃落定。
每一条赛道、每一个厂牌、每一位选手,都在用自己无可代替的独特标签,诠释着《明日之子》第二季的slogan:带领、冲撞、正流行。他们或许无法完美到满足所有人的审美,却用自己独有的厂牌特质,圈住了最坚定、最炙热、黏性最大的那一批拥护者。
2005年,李宇春的出现开启了电视遴选“大众偶像”的时代,但在95、00后占据主流的互联网时代,偶像不再必须满足所有人的审美,市场给了“圈层偶像”存在、发展、崛起的空间,你可以不够完美,但你必须个性、极致。
《明日之子》便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应运而生,挖掘更加极致、个性的选手,九大厂牌的设置则是对年轻人从音乐才华到性格特征再到偶像特质进行更加垂直的细分,每一个厂牌都代表了年轻一代对多元文化中某一喜好的专注与挚爱,他们个性、极致,是各自圈层中最努力、最具实力、最具号召力的“圈层偶像”,无可代替的“明日之子”。
每一个厂牌都是现实世界中你我的极致缩影
如果了解《明日之子》第二季九大厂牌每一位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他们能圈粉并不仅仅因为舞台上的几分钟,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受、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对未来的向往,其实也是现实生活中年轻一代的极致缩影。正是因为戳中了时下众多年轻人的痛点,他们才与粉丝产出共振。
邓典来自河南的一个小县城。从小就喜欢“与众不同”的他在老家那个小地方受到了不少质疑:同学的嘘声、路人的非议甚至父母的“嫌弃”……但他依然在做那个特立独行的自己。
很多从小城市走出来的男孩女孩和邓典的经历相似,他们生活在信息相对闭塞、观念更为传统的小地方,他们接受着家人、老师、长辈传统观念的约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规蹈矩地在“本应该”的那条路上前行,但他们的内心有一个不甘平庸的小宇宙。他们渴望与众不同,渴望是芸芸众生中的佼佼者,渴望用实力、用个性张扬表达内心的本真。
与邓典不同,蔡维泽来自中国台湾,拥有大城市青年的迷茫。他是学霸,父母都是老师,从小便成为大人嘴里“别人家的孩子”,被立为榜样。事实上,他的内心也有自己的小世界,想要在音乐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蔡维泽的粉丝有不少这样的“纠结者”,社会要求他们成为尖子生,家长、老师要求他们出类拔萃,当然,他们聪明、努力,也有能力成为长辈们设想中的样子,但内心依然在追求“另一个自己”。蔡维泽身上发生的故事、面对的问题,其实正是这一群少年们内心的纠结与撕扯。在昨天的比赛中,蔡维泽以自身经历创作的歌曲《你妈没有告诉你的事》便道出同龄人的迷茫,引发强烈共鸣。
而坐拥几百万粉丝的斯外戈,其实来自武汉小县城一个并不太富裕的家庭,一间20平米的屋子住了六口人,因为父母和自己年龄差距很大,斯外戈和父亲很少交流,母亲从小灌输买房子的思想,年仅18岁的他背负巨大压力,无处宣泄。这样看似渺小的他从网络世界、舞台表演中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明日之子》第二季舞台上的斯外戈是快乐、欢脱、无拘无束的。他让现实生活中,无数正被社会、家庭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无法排解的少年们看到了久违的乐观,这也就不难理解斯外戈可以以高分贝值成功晋级九大厂牌。
九大厂牌,其实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视觉或名称,而是一个真实存在并拥有着自己文化和精神“圈层”的极致代表,代表着这一圈层的思考和价值观,也是当代年轻人真实面貌的极致缩影。
每一个厂牌都是多棱少年的深层切面
《明日之子》第一季诞生了最强厂牌毛不易。这个起初被大众认为和“偶像”毫不搭边儿,有点丧又有点萌的少年,从拿下冠军至今整整一年,依然人气不减。
为什么是毛不易?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邱越也有自己的分析,“毛不易跟2017年的流行词‘佛系’有很强的联系,说明这一代人并不是无欲无求,而是不急功近利、没有强攻击性,用自嘲的方式解构自己面临的困扰,这种创意反映在他的音乐作品上,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如果说第一季毛不易的胜出代表了年轻人“佛系”文化占据制高点,那今年九大厂牌的出现也暗含着时下年轻人的精神追求。
实际上,九大厂牌选手中的每一位选手凸显出的精神都代表了时下年轻人的精神风貌。以本季回归的张洢豪为例,曾经在上一季失利的他选择再次站到这个舞台上,承受着莫大压力,一度迷失自我,甚至发挥失常差点与晋级擦肩而过,但在星推官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张洢豪不仅摆脱了他人的影子找到自己,更重拾信心,越走越稳。
文兆杰也用自己的才华实现逆风翻盘的奇迹,一夜之间重回舞台。原本不被网友看好的“小风车”曾育茗与蔡维泽合作了一首《彼此》展现了极致的创作能力,让非议者闭嘴。
这样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例子在《明日之子》第二季的舞台上比比皆是。他们或许有当下年轻人爱吐槽、外表高冷的特点,但也有拿实力说话、越挫越勇的决心,用个性颠覆传统的认知。他们可能不够完美,不能唱到每一个看客、听众的内心,但九大厂牌中的每一位,都在用自己的个性冲撞着大众标准。
实际上,《明日之子》第二季也是在用这样的极致冲撞、极致表达,来诠释输出着当代青年个性多元却又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每一个厂牌的生活背景、方式、态度,赋予每个人不同的音乐喜好和追求,而在每一种多元音乐文化背后,是对其价值观的极致表达。
正如和偶像养成节目一同走过多年的哇唧唧哇首席内容官马昊回忆的那样,“80后的父母在计划经济的时代下成长,他们的孩子基本上非常尊崇主流价值观,那个时代只有主流、只有大众的声音。”
而在如今95后、00后占据主流的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带上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烙印,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文化表达,而《明日之子》第二季九大厂牌的九位少年,便是用自己的音乐和舞台魅力,为自己圈层的年轻人发声,用正能量书写着当代年轻人的精神与风采。
每一个厂牌都是一种积极价值观的极致表达
实际上,这也正是与其他节目相比,《明日之子》最大的不同之处。《明日之子》致力于反映当下年轻人的状态。“什么是流行?谁能代表流行?选出的人必须是当下最有共鸣的群体”,邱越如是说道。
去年九月,《明日之子》第一季总决赛结束,马昊就带领着团队开始了长达七八个月的“搜人”过程,她对团队的要求总结为:懂音乐、懂年轻、懂独特。很多人在《明日之子》第二季首期节目中看到的近百位选手,其实是从十几万年轻人当中搜索出来的代表,他们个性、极致、“怪”。
马昊说,如果放在前几年,或许斯外戈是不会出来的,“但这两年短视频大热,斯外戈就一定会出来,就像去年的毛不易一样,代表的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和思考方式。”
在邱越看来,“每一年选出来的厂牌都是当下最有共鸣的群体,反映当下年轻人的状态。”年轻人从热情张扬突然变得“佛系”稳重,于是毛不易便成为当下现象的极致代表,为一代“佛系青年”的文化发声。斯外戈也是一样,当地铁里、出租车上、餐厅中,无数的年轻人大拇指滑动着手机,用短视频消磨时光,当乐于表达的少男少女们拍摄短视频分享、张扬个性,斯外戈便成了这一圈层的偶像,让95后、00后们从他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得年轻受众者得天下,《明日之子》是在95、00后为主体的互联网时代激发出来的原创网生节目。年轻人特立独行、追求个性,每一个人身上都具有属于自己的标签特质,他们不愿被传统束缚、不甘被他人苟同,他们拥有自己的圈层,无需被所有人认可,只求在自己的圈层中找到共鸣,而《明日之子》第二季寻找的厂牌,就是当代年轻人状态和风貌中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