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鸡饲养方法及养殖误区
关注头条号“有温度的爱”,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养殖过程中的技术、经验,共同进步!
虫子鸡,是指在鸡的养殖过程中主要以鲜活的蝇蛆、黄粉虫、蚯蚓等虫体作为饲料喂养长大的鸡,是一种生态养殖方式。品种选主要有象河南固始鸡、法国珍珠鸡、乌骨鸡、英国贵妇鸡、麻鸡、七彩山鸡、山地乌皮鸡等,一般都是地方比较名贵的鸡种。
由于虫子这样的新鲜铒料营养丰富、鲜活度活,可以加快虫子鸡的生长,增强虫子鸡的抗病能力,提高虫子鸡的营养价值,而且可以有效节约饲料成本,现将虫子鸡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虫子鸡饲养法
一、山林养殖法:
1、林地放养虫子鸡的设施要求周围要有隔离设施,可以建造围墙或设置篱笆;搭建育雏房舍,在晚上和风雨天让鸡群在室内活动和采食饮水,要有喂料和供水设备,供水设备要在林地内分散布置。
2、虫子鸡蛋鸡产蛋期也要适当限制饲养,如果任其采食,会出现体重增加,脂肪沉积,导致产蛋率下降,确定产蛋鸡食量主要依据产蛋量的高低和体重的大小,喂量随产蛋率的增减而增减,尤其是产蛋高峰期后,一定要控制喂料量,通常在自由采食量的基础上减少8%-12%,即省料又减少死亡率,当出现啄癖现象时,除应消除引起恶癖的原因外,在饲料中还应当适量增加。
3、加强管理根据野生资源情况,如果白天吃不饱,中午和傍晚要在料槽内添加词料,夜间另需补饲1次。鸡舍外面需要悬挂若干个带罩灯泡,夜间补充光照,还可以诱虫喂鸡,防止野生动物接近鸡群。
避免不同日龄混养,防止相互之间因为争斗、鸡病传播、生产措施不便于实施而影响生产。减少意外伤亡和丢失,防止野生动物的危害,林地一般都在野外,可能进入果园内的野生动物很多,如黄鼠狼、老鼠、蛇、鹰、野狗等,这些野生动物对不同日龄的虫子鸡都有可能造成危害。
4、卫生防疫要跟上,及时清理林地内的粪便,定期消毒,按时接种疫苗,适时喂饲抗菌药和抗寄生虫药,病鸡要及时处理。
二、生态虫养法:
生态虫法就是人育虫法来养殖虫子鸡,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怎样育虫,只要有了新鲜的饵料蛆虫,其饲养就简单多了。常见的育虫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1、稀粥育虫法。选3小块地,在地上泼上稀粥。用草等盖好,注意防雨淋水浸。2日后即可生小虫子,轮流让鸡吃虫子,即可满足鸡对蛋白质饲料的需求。
2、稻草育虫法。挖宽0.6m、深0.3m的长方形土坑,将稻草切成6~7cm长的段,用水煮1~2小时,捞出倒入坑内,上面盖上6~7cm厚的污泥(水沟泥或塘泥等,下同)、垃圾等,将污泥压实,每天浇1盆洗米水。约过8天即生虫子,翻开让鸡啄食完后再盖好污泥等,浇洗米水,可继续生虫。
3、豆饼育虫法。少量豆饼(或花生麸等)敲碎后与豆腐渣一起发酵,发酵后再与秕谷、树叶混合,放入20~30cm深的土坑内,上面盖1层稀污泥,用草等盖严实,过6~7天即生虫。
4、豆腐渣育虫法。把1~2kg豆腐渣倒入缸内,倒入洗米水,盖好缸口,过5~6天即生虫,再过3~4天蛆虫即可让鸡采食。用6只缸轮流育虫可满足50只鸡的需要。
5、腐草育虫法。在较肥地挖宽1.5m、长1.8m、深0.5m的土坑,底铺1层稻草,其上铺1层豆腐渣,再盖1层牛粪,粪上盖1层污泥。如此铺至坑满为止,最后盖1层草。约1周即生虫。
虫子鸡养殖误区
误区一 用活体虫子饲喂鸡,能让鸡只食欲更好,长的更快。
以蚯蚓为例,确实,活体蚯蚓的适口性确实比饲料或蚯蚓粉的适口要好,活体蚯蚓在地面上扭动,可以吸引鸡的注意力,引导鸡去啄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鸡的啄食量。
但事实上,活体蚯蚓没有经过加温杀菌,蚯蚓体内的寄生虫也没有被杀死,一起被鸡吃进了肚子里。也有例子表明,鸡吃了活蚯蚓,蚯蚓体内的寄生虫转而鸡舍在鸡的肠道内,导致鸡患了消化道疾病,最后导致死亡。专家建议,在喂食蚯蚓时,最好经过加工处理,将蚯蚓粉或干蚯蚓加到饲料中去。
误区二 “生态虫子鸡”一定要一直吃虫子,才是正宗的虫子鸡。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定认为虫子吃的越多,鸡就越好,一些养殖新手一定也会有同样的饲养误区。“虫子鸡”并不需要时刻的喂食虫子,雏鸡阶段,消化功能并不完全,所需要的营养结构是以平衡为主,过分的喂食“虫子”会使其营养单一不均衡而导致雏鸡质量差。
黄粉虫和蚯蚓是高蛋白饲料,用量一定要适当,一般为放养的1~3个月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虫子”即可,过多的投喂虫子饲料反而会让鸡只因营养不均衡产生应激反应。且对于养殖者来说,加大黄粉虫的饲喂量,即加大了养鸡的饲料成本,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全程使用“虫子“喂食也是不可取的一种养殖模式。专家认为,养殖“生态虫子鸡”,应该在保证消费者和养殖者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尽量的提高鸡的品质,而不是盲目的养殖。
误区三 “生态鸡”养殖应该从“娃娃”抓起,雏鸡阶段就开始放养。
雏鸡是鸡只最初的生长阶段,由于雏鸡的身体发育任处于发育阶段,对于温度、营养各方面的调控能力都很弱,雏鸡放养,很容易造成对环境温度的不适应而死亡,导致成活率大大的价格,鸡场的经济效益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成活率和雏鸡的品质,让雏鸡到达标准,育雏阶段应该采用室内养殖或棚内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