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终极飞豹歼轰-7B
早在2008年歼轰-7A“飞豹”歼击轰炸机在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的时候,关于歼轰-7B改进型飞豹战机的传闻就在坊间传开了。究其源头,则是加拿大人平可夫创办的《汉和防务周刊》的一篇报道,这篇报道中振振有词的描述了很多歼轰-7B的特征,比如换装俄罗斯AL-31F发动机,挂载俄罗斯KH41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甚至还进行了隐身外形修改等等。在当时中国军迷信息渠道匮乏的时代,这篇报道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和传播,很多人还真的就把平可夫虚构的这些内容信以为真了。
真实的歼轰-7B飞机,从外观上看与歼轰-7A差距不大,发动机没有进行更换,更没有隐形设计,很多设备也可继续沿用。项目启动的时间,确实是在2008年前后。研制这款终极飞豹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成为中国海军当时即将研制成功的重型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鹰击-12导弹的载机。
鹰击-12是中国研制的最新型反舰导弹,导弹弹长在9米左右,弹体直径500毫米左右,发射重量为2500公斤。鹰击-12在采用高空弹道飞行时,射程达到惊人的600公里,最高速度可以达到4倍音速,采用低空弹道时速度为2倍音速,射程约400公里。该弹的射程可以保证载机在非常远的距离上发起攻击,而其飞行速度,对现阶段国际上所有舰艇近程反导系统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即便是世界上防御效果最好的国产PJ-11型11管近防武器系统,有着“万发炮”之称,射速达到世界最高的每分钟1万发,对这种以两倍音速来袭的导弹,也只有70%的拦截成功率!这使得鹰击-12导弹成为不折不扣的舰艇克星。
鹰击-12导弹的基本型为空射反舰型,后期又衍生出舰舰型鹰击-12A和岸舰型鹰击-12B。A型采用固定式倾斜发射架,这些年海军驱逐舰改装中,大量装舰替换原来的鹰击-83J高压音速反舰导弹,成为未来中国海军驱逐舰的标配之一。而B型在2019年的国庆阅兵上首次公开亮相,已经成为中国岸导部队的新主力。
由于挂载鹰击-12导弹的载机早期轰-6轰炸机速度很慢,几乎没有机动性,电子设备也比较落后,中国海军在鹰击-12导弹研制过程中,也动过将鹰击-12导弹整合到速度快、机动性好的歼轰-7A飞豹歼击轰炸机上的念头。在当时,飞豹战机也是刚刚装备不久,海军航空兵部队对这种新型的战术反舰导弹攻击机寄予很高的期望。装备鹰击-12的飞豹战机比轰-6飞机具有更快速的部署能力,在完成攻击脱离的时候也具有更高的速度,而且可以携带电子干扰吊舱进行自保,其战场生存能力会高于轰-6轰炸机。
其实挂载超音速反舰导弹,本身就是飞豹研制时的目标之一。当飞豹战机刚刚开始研制的时候,就将挂载国产鹰击-1号超音速反舰导弹作为标准挂载之一,其翼下内侧重载挂架的设计也是按照挂YJ-1的要求而进行的。只是后来YJ-1导弹无疾而终,飞豹才会选择鹰击-8系列轻型亚音速反舰导弹作为标准武器。这回再度挂载超音速反舰导弹,实则回到了飞豹最初的设计本意。
不过时过境迁,鹰击-12导弹的尺寸和重量要远远超过YJ-1号导弹。YJ-1导弹的发射重量只有1500公斤,长度约7.5米,所以飞豹相应的挂载点设计负荷只有1650公斤,远远不能适应鹰击-12导弹2500公斤的重量。为了挂上这种导弹,就必须对机翼的结构强度进行大规模补强。别小看这简单的一句话,这可是动根本的事情。说得简单通俗一些,就好比一辆车,改个车门什么的都挺简单,但是要改车架,这就是大工程了!好在研制飞豹的603所的强项就是结构强度,所以也算是顺利完成了。改进后的歼轰-7B可以在两个翼下内侧挂架各挂载一枚鹰击-12导弹,飞豹战机也终于活成了最初期望的样子。
伴随着结构强度修改,飞机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所以飞控系统进行了相应修改。歼轰-7B的飞控采用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式四余度电传操作系统,通过计算机对重心变化进行调整,使操控特性恢复如初。另外该型机的雷达火控及座舱显示系统也进行了全面升级。根据当年西飞所的宣传报道,歼轰-7B拥有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座舱显示系统,作者估计应该是换装了新款平显和全新的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器。
算上两枚鹰击-12和相应的挂架、发射架,其总重在5.3吨左右,对于总外挂能力8吨不到一点的飞豹飞机来说,剩余的载荷能力不够用来挂载飞豹专用的1400升副油箱了,每个含挂架和油箱本身在1200公斤左右。而且只要挂上导弹,歼轰-7B就是处于重载飞行状态,耗油率也高,这样就引发了航程不足的问题。这也是歼轰-7B为什么要增加空中加油能力的原因。歼轰-7A在当年研发的时候也曾考虑过安装类似歼-10那样的固定式空中加油管,但是在试验的时候发现问题很多,甚至差点引发事故,所以最终放弃。歼轰-7B在机头左侧增设了一个和歼-15、歼-16战斗机类似的可收放式空中加油管,并且安装了用于夜间加油的照明灯。在实际作战时,将通过轻油起飞,进入战区前空中加油的方式展开远程攻击行动。
歼轰-7B的首架原型机在2012年中的时候首飞,共生产了两架原型机821、822号。西飞不仅希望能赶在歼-16多用途战斗机成熟以前的空窗期,尽快拿下海军航空兵的新订单,也希望利用歼轰-7B能挂载重型导弹的优势,通过整合KD20导弹,让歼轰-7B进入空军服役,成为巡航导弹载机平台。这样西飞就能保住自己在战术飞机领域内的一席之地。
不过歼轰-7B的试飞工作非常不顺,其间还发生过一次地面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究其缘由,主要还是飞豹的基础设计思路过于落后,改进采用的新技术又比较多,造成整合上的诸多问题。而对于歼轰-7B来说,时间是该机的命门,如果不能抓住空窗期这有限的时间完成列装,将失去该机生存空间。事实证明,当2016年该机最终达到列装能力的时候,比飞豹更先进的歼-16已经开始装备部队。不管是飞行性能,挂载能力,多用途性能,还是电子设备水平,歼轰-7B与歼-16之间都存在难以逾越的代差,随着海军逐步将重型反舰导弹平台转向拥有八个挂架的轰-6最新型号以后,歼轰-7B彻底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无限期暂停只是客气的说法,全面下马才是本质。这两架原型机最终被用于国产新型空地武器的科研试飞。西飞也从此退出了军用战术飞机领域,转而专心进行大型运输机和隐形战略轰炸机的研发。
随着歼-20、歼-16公开服役的所引发的热潮一波接着一波,歼轰-7B这款终极飞豹战机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被淹没在一波高过一波的国产军机研发浪潮中,终于被人们所遗忘。
PS:早在五年前,作者就曾经计划过绘制歼轰-7B的彩色侧视图,只等着终极飞豹服役的那天。如今该机早已彻底告别历史舞台,所以将仅有的两架原型机侧视图画出来。这两张图根据网上对歼轰-7B的各种描述加以分析后绘制,基本能展现终极飞豹的真实面貌。两图均为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绘制的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尽情谅解!